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 原圖鏈接來自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 的圖片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成立於1958年2月,是多學科、多方向的綜合性天文研究基地。

長春人衛站研究領域包括空間目標精密測定軌、衛星動力學、天文地球動力學和天體物理學

截至2010年6月,長春人衛站共有職工70餘人,擁有4個研究室、4個野外台站,設有1個二級學科碩士[1]

發展歷史

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為此中國科學院依據1957年12月11日簽訂的中蘇兩國科技合作協定,成立了中國人造衛星觀測網絡。1958年2月,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簡稱長春人衛站)隨之誕生。成立之初長春人衛站以目視光學觀測為主,當時隸屬於紫金山天文台,主要任務是跟蹤觀測原蘇聯發射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1966年,開始「文化大革命」,在此期間觀測工作受到極大幹擾。

1967年至1970年,由於「停產鬧革命」中斷觀測工作。

1974年,因觀測需要長春人衛站遷至長春市淨月潭西山,繼續開展光電觀測工作。

1998年,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GNSS研究室成立。

2001年,經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北京天文台雲南天文台[2]、烏魯木齊天文工作站、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和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整合為國家天文台,中國科學院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  

2003年7月,經中國科學院批准,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成為天體測量與天體力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點,於2004年正式招生。

2007年,長春人衛站投資60多萬元建成東北地區首家能演示歲差的天象廳。

視頻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 相關視頻

天文觀測準備工作
長春衛星觀測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