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National Science Libra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立足中国科学院、面向中国,主要为自然科学边缘交叉科学和高技术领域的科技自主创新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战略情报研究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支撑和科学交流与传播服务,同时通过国家科技文献平台和开展共建共享为国家创新体系其他领域的科研机构提供信息服务。同时该中心为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IFLA)成员。

文献情报中心建于1950年4月,1951年2月,正式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1985年11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同时保留“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名称;2001年10月,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试点工程序列;2006年3月,确定为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筹);2014年3月19日,正式确定为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

据2016年1月中心官网信息显示,该中心下设3个文献情报分中心,有职工400余人,馆藏图书1145余万册(件)。此外该中心启动了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已逐步完成了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模式转变,开始走上知识情报研究与知识服务中心的发展道路。

2018年12月,被中国图书馆学会公布为2017年全民阅读先进单位[1]。  

历史沿革

  • 1950年4月,中国科学院设立图书管理处。
  • 1955年,编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表》。
  • 1957年9月,国务院第57次全体会议批准该馆为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成员。
  • 1976年10月,试验 QT-11计算机文献检索系统。
  • 1977年12月,筹备成立科学情报研究室。
  • 1985年11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同时保留“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名称。
  • 1986年,成为图书馆学、科技情报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
  • 1993年4月,APTLIN项目(又称“中关村地区书目文献信息共享系统”)实施。
  • 1995年,与南京大学联合获得科技情报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
  • 1995年6月,开通internet网络。
  • 2000年6月,参与组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承担着国家科学图书馆的职能和任务。
  • 2001年10月,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试点工程序列。

2001年12月,启动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

  • 2002年6月,新馆正式投入使用。
  • 200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试点工程序列、牵头建设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组织全院文献情报系统共同建设数字化网络化的科技信息集成服务体系。
  • 2006年3月,确定为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筹)。

视频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相关视频

2019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夏令营
图书馆·人-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

参考文献

  1. 文献中心荣获“2019阅读推广星级单位”称号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20-06-28
  2. 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