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屯乡于1984年建区,1988年建乡,面积有74平方公里。位于镇雄县城南部,东邻泼机镇,南接贵州省赫章县哲庄乡和毕节市大河乡,西邻场坝乡,北靠乌峰镇。乡政府驻地集镇距县城15公里,是围绕县城的五个卫星城镇之一。全县从南部出境的镇郝公路贯穿其境,因此中屯素有镇雄“南大门”之称。[1]

目录

乡镇概况

中屯乡于1984年建区,1988年建乡,面积有74平方公里。位于云南省镇雄县城南部,东邻泼机镇,南接贵州省赫章县哲庄乡和毕节市大河乡,西邻场坝乡,北靠乌峰镇。乡驻地集镇距县城15公里,是围绕县城的五个卫星城镇之一。全县从南部出境的镇郝公路贯穿其境,因此中屯素有镇雄"南大门"之称。

境内多矮山河谷,盆地和缓坡地,地势自北向南倾斜,最高海拔(头屯猓的宽村民组)2109米,最低海拔(头屯河出境处)1350米,境内高差达759米,乡驻地海拔1450米。

气候属高原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2.5度,年日照时数1340小时左右,年均降雨量886-960毫米,旱灾比较频繁,十年九旱。

整个乡国土面积110505亩,适合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全乡耕地面积22966亩,林地21661亩,人均耕地0.45亩,共有经济林果地306亩。

农村经济

中屯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986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68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8%;畜牧业收入1319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3%;渔业收入330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林业收入2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0.2%。外出劳务收入4038万元。农民人均总收入1618元,人均纯收入1273元。该乡村民的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居住为主,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该乡目前已有7720户居住砖(钢)混结构住房,居住于土森林结构住房的农户5167户,还有914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中屯乡共拥有汽车87辆;拖拉机111辆,摩托车464辆。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3755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12元(人均0元),一事一议筹劳5个(劳均1个)。年末集体总收入20万元,有固定资产1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6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行政村来公开。

中屯乡经济以劳务输出、烤烟、畜牧为主,小工商经营为辅。2007年粮食总产量1530万斤,人均有粮245斤,收购烤烟80万斤,兑现金额356万元,生猪当年出栏17037头,年末存栏13121头,大牲畜年末存栏1351头,家禽当年出栏43014只,年末存栏41328只,畜牧业产值2100万元,乡镇企业收入1620万元,社会抚养费42万元,完成煤炭税费 万元,农合费48.5万元,土地收益费8万元,劳务输出收入2400万元。

人口卫生

中屯乡是汉、彝民族混居地,截止2007年11月,汉族60556人,彝族1570人。整个乡有农户14085户,共62126人,其中男31552人,女30574人。农业人口数为60942人,劳动力总数25752人,从事第一产业人口18031人,外出务工人数7721人。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农村医疗、社会保障卫生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全乡居民也积极参与农村社会保障,有更多的农户开始加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农村合作医疗。至2006年底全乡享受低保人数3993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户9021户,共计58935人,参合率75%。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乡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19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4人。

政务公开

该乡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052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3755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行政村来公开。

人文地理

地处昭通市镇雄县境内与贵阳毕节、赫章三县交界处的中屯乡,新建了一个风景区,名曰"小山峡",因地处深山,众多游客至今未识。该风景区依山傍水,峡谷峭壁,溶洞成群,密花倚石,岩树叠映在俗称"小山峡千洞之乡"的溶洞群中,尤以躲军洞、回波洞为最。相传,清咸丰十一年(1862年),太平军余部曾藏于洞中,"躲军洞"因此而得名。

中屯乡境内多矮山河谷,盆地和缓坡地,地势自北向南倾斜,最高海拔(头屯猓的宽村民组)2109米,最低海拔(头屯河出境处)1350米,境内高差达759米,乡政府驻地海拔1450米。

中屯乡气候属高原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2.5度,年日照时数1340小时左右,年均降雨量886-960毫米,旱灾比较频繁,十年九旱。

中屯乡地处昭通市镇雄县境内与贵阳毕节、赫章三县交界处的中屯乡,近年来新建了一个风景区,名曰"小山峡",因地处深山,众多游客至今未识。该风景区依山傍水,峡谷峭壁,溶洞成群,密花倚石,岩树叠映在俗称"小山峡千洞之乡"的溶洞群中,尤以躲军洞、回波洞为最。清咸丰十一年(1862年),太平军余部曾藏于洞中,"躲军洞"因此而得名。该洞深幽,极具开发价值。目前,小山峡风景区一、三期工程已按省级详规结束,现已步入承包经营管理阶段。[2]

资源状况

中屯乡煤炭储量达4.5亿吨以上,含硫量低,燃烧值高,属优质无烟,亟待引资开发。整个乡国土面积110505亩全乡耕地面积22966亩,林地21661亩,人均耕地0.45亩,共有经济林果地306亩。

基础建设

中屯乡建有党总支1个,下设7个党支部,共有党员792人,其中男性699、女性93人,年龄在60岁以下的650人,60岁以上的133人。中屯乡辖7个村190个村民组,2007年末人口有14925户62818人,其中少数民族368户1581人(主要是彝族和白族),有劳力25752人(有一半左右常年外出务工)。有站所单位23个,干部职工506人,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800余人。中屯总体上是人口大乡,经济小乡;人多地少,生态恶化。中屯乡是汉、彝民族混居地,其中:汉族60556人,彝族1570人。整个乡现有农户14085户,共62126人,其中男31552人,女30574人。农业人口数为60942人,劳动力总数25752人,从事第一产业人口18031人,外出务工人数7721人。有集贸市场5个已硬化4个,村组公路115公里,村村通程控电话,广播电话混合覆盖率达80%。

整个乡共有10861户通自来水,2387户还在饮用井水,572户还在饮水困难;12500户通电,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5957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86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2784户。进乡道路为未硬化的柏油路面,到乡交通方便,乡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整个乡共有8户农户建有沼气池,已完成"一池三改"的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4户;建有小水窖2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466亩。

中屯乡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农村医疗、社会保障卫生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全乡居民也积极参与农村社会保障,有更多的农户开始加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农村合作医疗。全乡享受低保人数3993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户9021户,共计58935人,参合率75%。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乡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19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4人,该乡距离乡卫生院50公里。建有公厕3个。

农业发展

中屯乡有耕地29788亩,林地24509亩。森林覆盖率达 21.5%。人均耕地0.48亩,人均纯收入1200元,全乡财政收入1060万元(其中,乡级财政收入3万元,税费返还收入16.7万元,其余均是上级财政拨款),财政支出1060万元(其中工资支出1040万元)。中屯乡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工作思路,不断提高粮烟科技含量,实现增产增收。

中屯乡全乡包谷育苗移栽12824.5亩,其中单株密植定向移栽样板145个9450亩,地膜包谷968亩;组织支农资金150万元,推广杂交良种35175斤,其中本地种4597斤,外地种12990公斤。全乡7村134个村民小组3500余户移栽烤烟9080亩,地膜烟1900亩;落实样板36个4000亩,就位复合肥362.5吨、钾肥180吨。

中屯乡各村对"粮烟畜加桑,果劳瓜菜商"实施因地制宜,稳定粮食面积,提高规范化水平,巩固了烤烟支柱,抓畜禽饲养,培植畜禽饲养大户100户,带动畜牧业发展,预计可收入1850万元;发挥小集镇的龙头作用,狠抓面条加工、建材运输,做到多种经济协调发展,可实现收入650万元;新栽蚕桑100万株,落实样板1000亩,新育蚕苗5900包1180亩可栽5900亩,培植老桑园3250亩,已养老蚕1500张;中屯乡发展经济林果1000亩,其中栽培水蜜桃3500株;扩大瓜子面积到3000亩;种植反季蔬菜120多亩、草莓20亩,反季包谷50亩。[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