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杓鷸」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 次修訂)
行 17: 行 17:
 
'''體長/體重'''  40-46cm/268-600g</small>
 
'''體長/體重'''  40-46cm/268-600g</small>
 
|}
 
|}
</div>'''中杓鷸''',雌雄相似。虹膜褐色。嘴灰褐色、下嘴基粉膚色、嘴長且下彎、長度約為頭長的兩倍。腳灰藍色。
+
</div>'''中杓鷸''',雌雄相似。虹膜褐色。嘴灰褐色、下嘴基粉膚色、嘴長且下彎、長度約為頭長的兩倍。腳灰[[ 藍色]]
  
 
variegatus亞種
 
variegatus亞種
 
* 成鳥
 
* 成鳥
# 雌鳥嘴較長,頭頂有黑褐頭側線,米白頭央線及眉線,黑褐色過眼線。
+
# 雌鳥嘴較長,頭頂有黑褐頭側線,米白頭央線及眉線,黑褐色過[[ ]] 線。
# 體背灰褐色、有黑褐色軸斑及淡色羽緣,下背及腰灰白色。尾羽密佈黑褐色橫紋。
+
# 體背灰褐色、有黑褐色軸斑及淡色羽緣,下背及腰灰[[ 白色]] 。尾羽密佈黑褐色橫紋。
 
# 體下淡褐,頸至胸有黑褐色細縱紋,體側有暗色粗橫斑。
 
# 體下淡褐,頸至胸有黑褐色細縱紋,體側有暗色粗橫斑。
  
行 33: 行 33:
 
== 棲地&習性 ==
 
== 棲地&習性 ==
  
北極和亞高山沼澤地,林木附近的樺樹林和苔原,開闊的山地。
+
[[ 北極]] 和亞高山沼澤地,林木附近的樺樹林和苔原,開闊的山地。
  
 
 在淺水或水邊,以穩定步代前進,也會迅速而靈巧地追捕小魚。單獨或數十隻成群活動,也會與其他岸鳥混群。度冬地配合潮汐,日夜會覓食,正在漲、退潮時最為活躍。
 
 在淺水或水邊,以穩定步代前進,也會迅速而靈巧地追捕小魚。單獨或數十隻成群活動,也會與其他岸鳥混群。度冬地配合潮汐,日夜會覓食,正在漲、退潮時最為活躍。
  
 內陸飲食包括昆蟲(甲蟲和直翅目昆蟲以及鶴蠅幼蟲),蜘蛛,千足蟲,蚯蚓,蝸牛為食。
+
 內陸飲食包括[[ 昆蟲]] (甲蟲和直翅目昆蟲以及鶴蠅幼蟲),[[ 蜘蛛]] ,千足蟲,[[ 蚯蚓]] [[ 蝸牛]] 為食。
  
 
== 繁殖 ==
 
== 繁殖 ==
行 49: 行 49:
 
== 鳴聲 ==
 
== 鳴聲 ==
  
 發出 特殊 響亮、連續3至4個音節“too-hoo-too-hoo ”聲。
+
  飛行時 發出 連續 清晰且急促發“匹匹匹匹~ ”聲。
  
 
== 外觀相似性 ==
 
== 外觀相似性 ==
行 63: 行 63:
 
 亞種和分佈
 
 亞種和分佈
 
* N. p. islandicus C. L. Brehm, 1831 –從[[冰島]]S到N蘇格蘭]],少數在[[格陵蘭]]NE。冬天W[[非洲]]。
 
* N. p. islandicus C. L. Brehm, 1831 –從[[冰島]]S到N蘇格蘭]],少數在[[格陵蘭]]NE。冬天W[[非洲]]。
* N. p. phaeopus (Linnaeus, 1758) – Eurasian Whimbrel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E至R Yenisey;從極端的歐洲西南部非洲到中東,再到[[印度]],[[斯里蘭卡]],[[ 安達曼]] [[ 尼科巴群島]]
+
* N. p. phaeopus (Linnaeus, 1758) – Eurasian Whimbrel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E至R Yenisey;從極端的歐洲西南部非洲到中東,再到[[印度]],[[斯里蘭卡]],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
* N. p. alboaxillaris Lowe, 1921 – [[里海]]北部大草原;W[[印度洋]]的島嶼和海岸的冬季。
+
* N. p. alboaxillaris Lowe, 1921 – [[里海]]北部大[[ 草原]] ;W[[印度洋]]的島嶼和海岸的冬季。
 
* N. p. rogachevae Tomkovich, 2008 – [[西伯利亞]]C;越冬地區不確定,大概在印度洋沿岸。
 
* N. p. rogachevae Tomkovich, 2008 – [[西伯利亞]]C;越冬地區不確定,大概在印度洋沿岸。
 
* N. p. variegatus (Scopoli, 1786) –西伯利亞東北部,從Verkhoyansk山到R Kolyma和R Anadyr盆地;從印度東部到[[台灣]],再經過[[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到[[大洋洲]]。
 
* N. p. variegatus (Scopoli, 1786) –西伯利亞東北部,從Verkhoyansk山到R Kolyma和R Anadyr盆地;從印度東部到[[台灣]],再經過[[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到[[大洋洲]]。
行 94: 行 94: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於 2021年6月2日 (三) 23:02 的最新修訂

中杓鷸
Whimbrel

Mike Baird拍攝
圖片來自flickr

基本資料

學名     Numenius phaeopus

目/科/屬  鴴形/鷸/杓鷸

遷徏狀態   冬候鳥

普遍性    不普遍

體長/體重  40-46cm/268-600g

中杓鷸,雌雄相似。虹膜褐色。嘴灰褐色、下嘴基粉膚色、嘴長且下彎、長度約為頭長的兩倍。腳灰藍色

variegatus亞種

  • 成鳥
  1. 雌鳥嘴較長,頭頂有黑褐頭側線,米白頭央線及眉線,黑褐色過線。
  2. 體背灰褐色、有黑褐色軸斑及淡色羽緣,下背及腰灰白色。尾羽密佈黑褐色橫紋。
  3. 體下淡褐,頸至胸有黑褐色細縱紋,體側有暗色粗橫斑。
  • 亞成鳥羽色較黯淡,頸、胸黃褐色較濃,體背有較顯著淡色點斑及羽緣。三級飛羽羽緣有淡色三角斑。
  • 飛行時,下背及腰灰白色。腳趾伸出尾羽端。

hudsonicus亞種的差異在於無白腰。

棲地&習性

北極和亞高山沼澤地,林木附近的樺樹林和苔原,開闊的山地。

在淺水或水邊,以穩定步代前進,也會迅速而靈巧地追捕小魚。單獨或數十隻成群活動,也會與其他岸鳥混群。度冬地配合潮汐,日夜會覓食,正在漲、退潮時最為活躍。

內陸飲食包括昆蟲(甲蟲和直翅目昆蟲以及鶴蠅幼蟲),蜘蛛,千足蟲,蚯蚓蝸牛為食。

繁殖

5月中旬至6月下旬在歐洲北部停留;五月份的一個非常鮮為人知的白粉病。一夫一妻制和單親。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最不關注)。

鳴聲

飛行時發出連續、清晰且急促發「匹匹匹匹~」聲。

外觀相似性

大杓鷸體型較大,嘴較長,頭頂無黑褐色頭側線。羽色較暖褐,臉較素淨,黑褐色過眼線未成一直線。飛行時,無白腰。

小杓鷸體型較小,嘴較短,羽色較暖褐,臉較素淨,黑褐色過眼線未成一直線。飛行時,無白腰。

黦鷸體型較大,嘴較長,頭頂無黑褐色頭側線。飛行時,無白腰。

分佈

亞種和分佈

  • N. p. islandicus C. L. Brehm, 1831 –從冰島S到N蘇格蘭]],少數在格陵蘭NE。冬天W非洲
  • N. p. phaeopus (Linnaeus, 1758) – Eurasian Whimbrel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E至R Yenisey;從極端的歐洲西南部非洲到中東,再到印度斯里蘭卡,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
  • N. p. alboaxillaris Lowe, 1921 – 裏海北部大草原;W印度洋的島嶼和海岸的冬季。
  • N. p. rogachevae Tomkovich, 2008 – 西伯利亞C;越冬地區不確定,大概在印度洋沿岸。
  • N. p. variegatus (Scopoli, 1786) –西伯利亞東北部,從Verkhoyansk山到R Kolyma和R Anadyr盆地;從印度東部到台灣,再經過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大洋洲
  • N. p. rufiventris Vigors, 1829 – W,C&N阿拉斯加加拿大西北部(W Yukon和NW Mackenzie);W美國]]S到南美]]海岸的冬季。
  • N. p. hudsonicus Latham, 1790 – American Whimbrel –哈德遜灣(Manitoba和N Ontario)的W&S海岸,位於加拿大C省;從美國南部和加勒比海地區到南美南部的冬季。[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Whimbrel Calling
大鵬灣的中杓鷸Whimbrel(2019 04 18)

參考文獻

  1. whimbrel,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