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相对湿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临界相对湿度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术语。
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的汉字也在不断演化着,从最初的甲骨文[1]渐渐发展到了小篆[2],后来文化进一步发展后,才出现了”汉字”这种说法。
名词解释
临界相对湿度(CRH)。方法:采用过饱和溶液法,先测定复方鹿衔草颗粒吸湿平衡时间,再测定复方鹿仙草胶囊临界相对湿度(CRH),绘制吸湿平衡图,作为该药吸湿性的指标。结果:复方鹿衔草胶囊的临界相对湿度为55%(18℃~26℃)。
水溶性药物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下,几乎不吸湿,而当相对湿度增大到一定值时,吸湿量急剧增加,一般把这个吸湿量开始急剧增加的相对湿度称为临界相对湿度(Critical Relative Humidity ,CRH),CRH是水溶性药物固定的特征参数。
特点
在一定温度下,当空气中相对湿度达到某一定值时,药物表面吸附的平衡水分溶解药物形成饱和水溶液层,饱和水溶液产生的蒸气压小于纯水产生的饱和蒸气压,因而不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不断溶解药物,致使整个物料润湿或液化,含水量急剧上升。CRH是水溶性药物的固有特征,是药物吸湿性大小的衡量指标。物料的CRH越小则越易吸湿;反之则不易吸湿。
在药物制剂的处方中多数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或辅料的混合物。水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吸湿性更强,根据Elder假说,水溶性药物混合物的CRH约等于各成分CRH的乘积,而与各成分的量无关。即
CRHAB=CRHA*CRHB(13-26)
式中,CRHAB—A与B 物质混合后的临界相对湿度;CRHA和CRHB—分别表示A物质和B物质的临界相对湿度。根据式13-26可知水溶性药物混合物的CRH值比其中任何一种药物的CRH值低,更易于吸湿。如枸橼酸和蔗糖的CRH分别为70%和84.5%,混合处方中的CRH为59.2%。使用Elder方程的条件是各成分间不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对于含同离子或水溶液中形成复合物的体系不适合。
意义
测定CRH有如下意义:①CRH值可作为药物吸湿性指标,一般CRH愈大,愈不易吸湿;②为生产、贮藏的环境提供参考,应将生产及贮藏环境的相对湿度控制在药物的CRH值以下,以防止吸湿;③为选择防湿性辅料提供参考,一般应选择CRH值大的物料作辅料。
参考文献
- ↑ 汉字小时候|一个文字,一段历史,搜狐,2020-11-24
- ↑ 书法丨原来小篆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国家规定的标准汉字形态!,搜狐,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