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丹霞街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丹霞街道办事处位于仁化县中南部,是中共仁化县委、县人民政府驻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和科技中心。处在东经113°28′至33′,北纬25°16′至20′,平均高度为海拔100米。总面积288.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47.53公顷,山地面积21265.64公顷,森林覆盖率68.8%。2018年,全街道辖13个村委会,123个村民小组,4个社区居委会,2个农场,总户数21626户,户籍人口63141人,其中农业人口26738人。 [1]

中文名称: 丹霞街道

外文名称: Danxia Street

行政区类别: 街道

所属地区: 广东省仁化县

下辖地区: 13个行政村、4个社区

政府驻地: 仁桥东路1号

电话区号: 0751

邮政区码: 512300

地理位置: 仁化县中南部

面 积: 227.5平方公里

人 口: 61674人(2014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夏富村、文峰塔等

车牌代码: 粤F

历史沿革

从瑶前晒谷岭古人类遗址的发现,早在45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唐朝垂拱四年(公元688年)为光宅乡。

宋朝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起,为仁化县城所在地。

明代,属仁化县街都(附郭)。

民国时期曾为附城区、附城乡。

解放后,属第一区、城关镇附城乡,人民公社化时属丹霞人民公社,1961年分出成立附城人民公社,1973年改为仁化镇,1995年分为丹霞镇和仁化镇,2006年丹霞镇和仁化镇重新合并成丹霞街道办事处。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丹霞街道下辖老城社区、高坪社区、水南社区、新城社区4个社区,胡坑村、官口村、康溪村、城南村、高联村、新东村、岭田村、狮井村、麻塘村、中心村、黄屋村、车湾村、夏富村等13个行政村,政府驻仁桥东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丹霞街道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中南部,四周与该县的黄坑、闻韶、扶溪、仁化林场、董塘接壤,处在东经113°28′-113°33′,北纬25°16′-25°20′之间,全街道版图总面积227.5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

丹霞街道地处山地丘陵区,全街道平均海拔100米,境内山系属岭南南麓余脉,山峦起伏,峰岭绵延,有丹霞地貌分布;海拔300米以上的高丘主要分布在东北部;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峰有3座,坐落在胡坑的大肚岭海拔达820米,是全街道最高的山峰。

气候特征

丹霞街道属暖湿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春暖较早,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寒较迟,年平均气温为19.6℃,年平均降雨量为1665毫米。

水文情况

丹霞街道境内溪河纵横交错,全县最大的河流—锦江由北向南纵贯,汇入浈江,还有康溪河、坳扶岭新河、陂河、龙船坑分别流入锦江。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4年,丹霞街道总面积2275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748公顷。

林木资源

截至2014年,丹霞街道山林面积12717公顷。

人口民族

丹霞街道民族以汉族为主。截至2014年,该街道总户数18579户,总人口61674人,其中农业人口27970人。

经济发展

综述

2013年,丹霞街道实现工业增加值6.6737亿元,农业总产值5.4676亿元,税收入库7108万元,其中完成增值税1238万元,完成地方税5870万元,完成年度任务95.42%,旅游经济总收入27.28亿元。

2014年,丹霞街道实现工业增加值7.4476亿元,农业总产值5.6300亿元,税收入库8219万元,其中增值税1439万元,地方税6780万元,旅游经济总收入27.8亿元。

2017年丹霞街道地区生产总值达392103万元,同比增长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240万元。农业总产值达70622万元,同比增长4.2%;农业增加值达44367万元,同比增长4.1%;农民人均收入16877元,比上年增长10%。粮食种植面积达到5.9万亩,同比增长4.82%;水果种植面积达16800亩,同比增长5.1%,其中贡柑种植9268亩,同比增长10%,已形成“一镇一业”。

2018年丹霞街道地区生产总值达413188万元,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达234605万元,增长33.9%;农业总产值达63004万元,增长5.7%;农业增加值达38938万元,增长6.1%;农民人均收入18817元。粮、油面积达9.6万亩,增长13.2%,主要水果种植面积达17850亩,增长6.3%,其中贡柑9668亩、沙田柚2257亩、沙糖桔2367亩。全年完成税收入库9914万元。

第一产业

2013年,丹霞街道农业集中在铁皮石斛种植、千亩水稻制种、万亩水果种植、千亩山茶油种植、霞山种猪场养殖、黑山羊养殖、家禽养殖、鱼塘养殖、蔬菜种植等九个方面。全年农业总产值5.4676亿元,比2012年增长5.9%;农业增加值3.4070亿元,比2012年增长6%;农村经济总收入5.42597亿元,比2012年增长24.80%;农村人均纯收入11037元,比2012年增长12.08%

2014年,丹霞街道粮食面积达56714亩,粮食总产23607吨;狮井、岭田、车湾等村新种贡柑面积达2000多亩;生猪出栏4.4万头,禽类出栏92.7万只,水产产量达2648吨。全年农业总产值5.6300亿元,比2013年增长5%;农业增加值3.4993亿元,比2013年增长5.2%;农村经济总收入6.12304亿元,比2013年增长12.8 %。

第二产业

2013年,丹霞街道实现工业增加值6.6737亿元,比2012年增长27%。2014年,丹霞街道实现工业增加值7.4476亿元,比2013年增长13.4%。截至2015年4月,该街道共有2个工业园区,即大岭工业园和东湖民营企业工业园。

大岭工业园

大岭工业园距县城中心区仅4公里,北面为246省道,体规划建设占地面积435.97公顷,2010年8月20日经省中小企业局认定为“广东省小企业创业基地(第一批)”。截至2015年4月,该基地已建成日处理5000立方工业污水处理厂,入园企业达20家。

东湖民营企业工业园

东湖工业园于2006年9月经县政府同意成立,该园距县城5公里,位于原广东利民制药厂内,园区以本地民营企业为主,截至2015年4月,已先后引进了5家民营经济企业。

第三产业

2013年,丹霞街道引进丹霞山锦江河水上游乐项目和丹霞大型“农家乐”生态休闲体验旅游项目,全年旅游人数448.5万人次,占全县旅游总人次82%,旅游经济总收入27.28亿元(含辖区内丹霞山收入),占全县旅游总收入88%。

2014年底,丹霞街道有酒店、接待中心58家,农家乐100多家,有博物馆2家、农业科技园1家,农业旅游观光基地5个。全年旅游人数491.2万人次,占全县旅游总人次80%,旅游经济总收入27.8亿元(含辖区内丹霞山收入),占全县旅游总收入80%。

社会事业

城镇建设

2008年,丹霞街道被列为广东省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试点单位;2010年,该街道开始筹建“丹霞新城”,总占地面积约1797.2亩,2015年,丹霞街道投入新城建设资金计1.1152亿元。

农村建设

2013年,丹霞街道落实农村5个项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合计30万元,在国道106线和省道246线公路两侧及丹霞山景区内村庄安放垃圾桶87个,聘用保洁员25名,新购置有盖垃圾桶50个,实现垃圾收集点所辖村委会100%全覆盖,完成改厕任务数300个,新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5个,新建立100立方米以上沼气池2个。

文化教育

截至2009年,丹霞街道共有中学1所,完全小学4所,在校学生2369人。至2015年,该街道中小学入学率、德育优良率达100%。

医疗卫生

截至2015年,丹霞街道有丹霞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所、丹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各村设有相应的医疗站,计划生育率达91.78%,年末城乡居民医保完成33803人。

社会保障

2013年,丹霞街道新一轮相对贫困户1662户共6280人(有劳动能力1550户6116人,无劳动能力112户164人),其中,确定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帮扶对象6个相对贫困村的相对贫困户905户共3510人,全年投入帮扶资金近300万元,年底完成19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工程。

2015年,丹霞街道有低保户606户共960人,发放资金236148元,人均246元;丹霞敬老院在院老人共有18人,供养标准每月564元,分散五保户共有53户53人,供养标准每月每人564元,全年共发放定恤金额85万元;城乡居民医保已完成33803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4418人,全年报销人数260人/次,报销金额945142.38元。

交通

丹霞街道交通以公路为主,境内有国道G106贯穿,与仁化县城有一级公路相连,至韶关市为二级公路,开通有贯穿丹霞山景区的阳元山公路。

风土人情

装故事

“装故事”主要流行于丹霞街道夏富村,是粤北唯一的“传统民俗文艺节目”,起源于屈原的家乡荆楚之地,首先在汨罗江一带流传。屈原进谏招来楚王放逐后,屈子对天长歌,投江自尽,以唤醒楚国君民。民众为了纪念他,以虾、龙、鲤族为图腾,扎灯游行呼唤屈子回归,也是对屈原爱国、爱家乡、爱人民的彰显和崇敬,一直流传在江南与湘楚之地。“装故事”被列入第五批韶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旅游景点

丹霞街道境内的丹霞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广东省四大名山之一,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AAAA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也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

还有广东省仁化省级森林公园和碧绿如蓝的锦江水库;历史悠久的瑶前晒谷岭古人类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文峰塔和“广东省古村落”、“广东旅游名村”夏富村以及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丹霞山摩崖石刻等。

夏富村

夏富村是“广东旅游名村”、“广东最美古村落”,地处锦江流域下游最后一块山地冲积平原,村落依江而建,距县城15公里,平均海拔高度为70米,是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风景区的中心区,历史上曾是锦江下游的一个商埠。该村东为丹霞山、阳元山;西为大石山的最高峰巴寨、茶壶峰等,400米以上的高峰有十多座;南为朝石山,有矮寨景区和五马归槽,杨州寨等;北为燕岩、西竺岩、平头寨、亚婆岩。

文峰塔

文峰塔坐落于锦江河畔,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该塔为平面八角形,九层楼阁式空心砖石构筑塔,由塔刹、塔身、塔座、塔台组成,通高39.15米(包括塔刹高度),是仁化县境内最高古塔。首层直径10.5米,内设红砂岩步梯呈半旋状直上顶层。文峰塔于1960年12月26日被仁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至1998年,由广东省文化厅、县人民政府拨款对该塔进行了全面修葺。

锦江

“锦江”最早的称谓见于北宋《锦石岩记略》,因江中有一种五色斑斓的石子,在阳光的照射之下闪闪发光,故称锦江。锦江发源于江西省崇义县天华山的仙人岭、仁化的万时山,自北而南穿行于丹霞群山之中,在区内蜿蜒34千米,于风景区南缘的“五马归槽”汇入浈江,全长108千米。

名优特产

丹霞街道特产有沙田柚、丹霞香芋、红花油茶、农民头辣椒酱、铁皮石斛。   

大果红花油茶

大果红花油茶原产广西东部深山老林,经人工多年栽培驯化已适应山外平地种植,大果红花油茶的单果0.75-1.5公斤,是传统的土油茶的十倍以上,每100公斤生茶果可得干茶籽18-30公斤,可榨油6-10公斤。截至2015年,丹霞街道胡坑村种植大果红花油茶面积达10000多亩。

红皮香芋

丹霞红皮香芋,其商品食用部位为地下橄榄球形母茎,属于一年生植物,全生育期200—230天,华南地区可提早30—50天,在正常管理下,亩产:高产6000至7000斤,中产5000至6000斤,低产4000至5000斤,其常年销 往中外市场。

七彩番薯

七彩番薯因外皮呈紫红色,肉色呈紫、红、黄、黄白等颜色而获名,其含紫色素、绿原酸、各种维生素,晒、碘、铜等各种矿物质微量元素。截至2015年,丹霞街道有1000亩的七彩番薯示范基地,平均亩产量可以达到1550公斤。

视频

仁化县丹霞街道胡坑村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暨迎新年首届村民歌手大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