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主刺盖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主刺盖鱼,又名条纹盖刺鱼、条纹棘蝶鱼,俗名皇后神仙、大花面。属杂食性,以海绵、附着生物和藻类为食。具有领域性。本鱼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包括红海、南非东非、留尼汪、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塞舌尔群岛、波斯湾、阿曼湾马尔代夫、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泰国、中国等海域皆有其踪迹。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辐鳍鱼纲

目: 鲈形目

亚目: 鲈亚目

科: 盖刺鱼科

属: 刺盖鱼属

种: 主刺盖鱼

分布: 印度-太平洋区

体长:40厘米

食性:杂食,海绵、附着生物、藻类

习性:具有领域性、攻击性

外形特征

主刺盖鱼体长可达40厘米。 鱼体略高而呈卵圆形;背部轮廓略突出,头背于眼上方平直。吻钝而小。眶前骨宽突,不游离;前鳃盖骨后缘及下缘具弱锯齿,具一长棘;鳃盖骨后缘平滑。 幼鱼体呈深蓝色底色,头及身上有许多亮蓝色和白色圈纹。幼鱼的身上横纹在体后端呈弧形或环状,随成长而逐渐转为15~25条纵纹且颜色变黄。一般需要四年才完全变为成年色泽。家养的主刺盖鱼有可能保留幼年花色。 成鱼体为黄蓝相间的纵纹,尾鳍黄色,具黑眼带,在胸鳍处有块大横斑,但此横斑未达背部。体被中型圆鳞,具数个副鳞;头具绒毛状鳞,颊部与奇鳍具小鳞,前鼻孔大于后鼻孔,奇鳍鳍条在成长后会延长。背鳍硬棘14枚,软条20~22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20枚;背鳍与臀鳍软条部后端截平;腹鳍尖,第一软条延长,几达臀鳍;尾鳍钝圆形。

人工饲养

主刺盖鱼分布很广,从贸易情况看,菲律宾和印尼产出的多为幼体或亚成体鱼(篮圈),中国则只产出成体。从资料上看,中国南海也产幼体的主刺盖鱼,但由于捕捞方式局限,导致无法供给市场。

上:幼鱼或亚成鱼 ;下:成鱼 上:幼鱼或亚成鱼 ;下:成鱼 阿拉伯海、红海乃至东非沿岸也有产出。在水族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红海、东非产出的主刺盖鱼与东南亚沿海产出的是完全区别开的。红海、东非的鱼要比东南亚的价格高3~5倍。从外观上看,红海、东非的个体的体幅要比东南亚地区的略高,颜色更为深,其它区别不大。之所以有价格差异,可能和其产量有关。 [6] 健康的主刺盖鱼是刺盖鱼中最容易饲养的品种,但如果挑选了患有疾病或捕捞方式不正确的个体,那基本是不能成活的。挑选健康主刺盖鱼不是太困难的事情,需要格外关注鱼的面部颜色和游泳姿态。健康的成鱼面部白色部分很鲜亮,而且有光泽。若是感染了疾病或内脏有所损害的鱼,面部则呈现出灰色、深蓝色或咖啡色。该种鱼非常活跃,胆量也非常大,通常健康的个体会在水族箱中游来游去,而且不停地寻找食物。如果发现鱼出现呆滞或胆怯怕人的现象,则不要挑选。亚成鱼的挑选方式肯定不能只看脸色,因为它们还没有蜕变出白色的面容,可以看身体上蓝色部位是否有光泽,健康的个体身体能发出金丝绒般的光芒,而有问题鱼会出现体色暗淡,白色花纹和蓝色基色浑浊,眼睛没有光泽,有的身上还有水印暗斑。

不要心存侥幸去购买商家打折出售的刺盖鱼,患病的鱼死亡速度十分快,也许当天你看到某条鱼被打折出售,明天它就出现在垃圾桶中。

主刺盖鱼能接受多种饵料,鱼、虾肉也好、白菜也好、颗粒或薄片饲料也好,照单全收。但对于体长在30~1000px(1px=0.4毫米)的完全成熟个体,最好给予直径在0.5~25px的鱼肉丁或颗粒饲料,太小的饲料会让其不屑光顾,并造成它们吃不饱,抵抗力下降。该种鱼的排泄量非常大,水族箱要配备高效的生物过滤系统。不要尝试把成年的主刺盖鱼饲养在礁岩水族箱中,它们非常喜欢吃脑珊瑚、手指珊瑚和五爪贝,饥饿的时候还吃其它珊瑚,甚至可以吞下小鱼。它们特喜欢咬软骨鱼的皮肤,不适合和鲨鱼与𫚉一起饲养。虽然亚成鱼和小于500px的成体鱼似乎可以暂时在一些大型的礁岩水族箱与珊瑚和睦相处,可当它们强健到足可以抵御部分珊瑚的毒素时,则必然开始大肆糟蹋。

生态习性

主刺盖鱼生活在有珊瑚礁的海域,遇惊吓时成鱼会发出“咯咯”声吓退来者,属杂食性,以海绵、附着生物和藻类为食。具有领域性,会攻击其它同类或不同类鱼。幼鱼则在洞穴附近活动。

注意事项

亚成鱼要生长到250px以上才开始变化自己的体色,完全变身的时间则和生活的环境有关系。如菲律宾的野生个体,一般在375px就全部为标准的成体鱼了,而在采集于印尼的个体中却能见到体长450px后仍没有变身的亚成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亚成鱼的变身更为迟缓,而且由于食物和生活空间的关系,往往变身不是很充分。不是头部完全变化了而尾部还保持了蓝色圈纹,就是身体完全变成横向条纹但面部还保留着幼鱼的花纹。这样会影响鱼本身的美丽,最好让其从小就生活在很大的水族箱中(比如1000L以上),帮助它们成功完成变身过程。

地理分布

主刺盖鱼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包括红海南非东非、留尼汪、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塞舌尔群岛、波斯湾、阿曼湾、马尔代夫、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泰国、西沙群岛、圣诞岛、可可群岛、日本、台湾、中国、越南、菲律宾、印尼、新几内亚、澳洲昆士兰、库克群岛、阿莫土群岛、社会群岛、关岛、萨摩亚群岛、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夏威夷群岛、基里巴斯、东加、万纳杜、法属波里尼西亚等海域皆有其踪迹。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