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刺蓋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主刺蓋魚,又名條紋蓋刺魚、條紋棘蝶魚,俗名皇后神仙、大花面。屬雜食性,以海綿、附着生物和藻類為食。具有領域性。本魚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紅海、南非、東非、留尼汪、馬達加斯加、毛里求斯、塞舌爾群島、波斯灣、阿曼灣、馬爾代夫、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泰國、中國等海域皆有其蹤跡。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日本。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輻鰭魚綱
目: 鱸形目
亞目: 鱸亞目
科: 蓋刺魚科
屬: 刺蓋魚屬
種: 主刺蓋魚
分布: 印度-太平洋區
體長:40厘米
食性:雜食,海綿、附着生物、藻類
習性:具有領域性、攻擊性
外形特徵
主刺蓋魚體長可達40厘米。 魚體略高而呈卵圓形;背部輪廓略突出,頭背於眼上方平直。吻鈍而小。眶前骨寬突,不游離;前鰓蓋骨後緣及下緣具弱鋸齒,具一長棘;鰓蓋骨後緣平滑。 幼魚體呈深藍色底色,頭及身上有許多亮藍色和白色圈紋。幼魚的身上橫紋在體後端呈弧形或環狀,隨成長而逐漸轉為15~25條縱紋且顏色變黃。一般需要四年才完全變為成年色澤。家養的主刺蓋魚有可能保留幼年花色。 成魚體為黃藍相間的縱紋,尾鰭黃色,具黑眼帶,在胸鰭處有塊大橫斑,但此橫斑未達背部。體被中型圓鱗,具數個副鱗;頭具絨毛狀鱗,頰部與奇鰭具小鱗,前鼻孔大於後鼻孔,奇鰭鰭條在成長後會延長。背鰭硬棘14枚,軟條20~22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20枚;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截平;腹鰭尖,第一軟條延長,幾達臀鰭;尾鰭鈍圓形。
人工飼養
主刺蓋魚分布很廣,從貿易情況看,菲律賓和印尼產出的多為幼體或亞成體魚(籃圈),中國則只產出成體。從資料上看,中國南海也產幼體的主刺蓋魚,但由於捕撈方式局限,導致無法供給市場。
上:幼魚或亞成魚 ;下:成魚 上:幼魚或亞成魚 ;下:成魚 阿拉伯海、紅海乃至東非沿岸也有產出。在水族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紅海、東非產出的主刺蓋魚與東南亞沿海產出的是完全區別開的。紅海、東非的魚要比東南亞的價格高3~5倍。從外觀上看,紅海、東非的個體的體幅要比東南亞地區的略高,顏色更為深,其它區別不大。之所以有價格差異,可能和其產量有關。 [6] 健康的主刺蓋魚是刺蓋魚中最容易飼養的品種,但如果挑選了患有疾病或捕撈方式不正確的個體,那基本是不能成活的。挑選健康主刺蓋魚不是太困難的事情,需要格外關注魚的面部顏色和游泳姿態。健康的成魚面部白色部分很鮮亮,而且有光澤。若是感染了疾病或內臟有所損害的魚,面部則呈現出灰色、深藍色或咖啡色。該種魚非常活躍,膽量也非常大,通常健康的個體會在水族箱中游來游去,而且不停地尋找食物。如果發現魚出現呆滯或膽怯怕人的現象,則不要挑選。亞成魚的挑選方式肯定不能只看臉色,因為它們還沒有蛻變出白色的面容,可以看身體上藍色部位是否有光澤,健康的個體身體能發出金絲絨般的光芒,而有問題魚會出現體色暗淡,白色花紋和藍色基色渾濁,眼睛沒有光澤,有的身上還有水印暗斑。
不要心存僥倖去購買商家打折出售的刺蓋魚,患病的魚死亡速度十分快,也許當天你看到某條魚被打折出售,明天它就出現在垃圾桶中。
主刺蓋魚能接受多種餌料,魚、蝦肉也好、白菜也好、顆粒或薄片飼料也好,照單全收。但對於體長在30~1000px(1px=0.4毫米)的完全成熟個體,最好給予直徑在0.5~25px的魚肉丁或顆粒飼料,太小的飼料會讓其不屑光顧,並造成它們吃不飽,抵抗力下降。該種魚的排泄量非常大,水族箱要配備高效的生物過濾系統。不要嘗試把成年的主刺蓋魚飼養在礁岩水族箱中,它們非常喜歡吃腦珊瑚、手指珊瑚和五爪貝,飢餓的時候還吃其它珊瑚,甚至可以吞下小魚。它們特喜歡咬軟骨魚的皮膚,不適合和鯊魚與魟一起飼養。雖然亞成魚和小於500px的成體魚似乎可以暫時在一些大型的礁岩水族箱與珊瑚和睦相處,可當它們強健到足可以抵禦部分珊瑚的毒素時,則必然開始大肆糟蹋。
生態習性
主刺蓋魚生活在有珊瑚礁的海域,遇驚嚇時成魚會發出「咯咯」聲嚇退來者,屬雜食性,以海綿、附着生物和藻類為食。具有領域性,會攻擊其它同類或不同類魚。幼魚則在洞穴附近活動。
注意事項
亞成魚要生長到250px以上才開始變化自己的體色,完全變身的時間則和生活的環境有關係。如菲律賓的野生個體,一般在375px就全部為標準的成體魚了,而在採集於印尼的個體中卻能見到體長450px後仍沒有變身的亞成魚。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亞成魚的變身更為遲緩,而且由於食物和生活空間的關係,往往變身不是很充分。不是頭部完全變化了而尾部還保持了藍色圈紋,就是身體完全變成橫向條紋但面部還保留着幼魚的花紋。這樣會影響魚本身的美麗,最好讓其從小就生活在很大的水族箱中(比如1000L以上),幫助它們成功完成變身過程。
地理分布
主刺蓋魚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紅海、南非、東非、留尼汪、馬達加斯加、毛里求斯、塞舌爾群島、波斯灣、阿曼灣、馬爾代夫、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泰國、西沙群島、聖誕島、可可群島、日本、台灣、中國、越南、菲律賓、印尼、新幾內亞、澳洲昆士蘭、庫克群島、阿莫土群島、社會群島、關島、薩摩亞群島、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夏威夷群島、基里巴斯、東加、萬納杜、法屬波里尼西亞等海域皆有其蹤跡。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日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