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乌鲁木齐烈士陵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乌鲁木齐烈士陵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抗战纪念遗址”,建于1956年7月1日,意在纪念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牺牲在新疆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潭秋,以及毛泽民、杜重远、林基路等革命烈士。园内坐落着人民英雄纪念碑、祭台、乌鲁木齐烈士事迹陈列馆、《记忆一九五五》雕塑墙、陈潭秋烈士雕像、陈展馆、新疆公安英烈纪念碑、云杉园、英烈园等多处纪念设施。

基本介绍

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位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南郊燕儿窝风景区,是党和政府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牺牲在新疆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潭秋,以及毛泽民、杜重远、林基路等革命烈士,于1956年7月1日修建成立的。园区占地850余亩,种植有樟子松、圆冠榆、槐树、红皮云杉、石竹、紫丁香等上百种乔木、灌木及花卉,绿化面积达90%以上。园内坐落着人民英雄纪念碑、祭台、乌鲁木齐烈士事迹陈列馆、《记忆一九五五》雕塑墙、陈潭秋烈士雕像、陈展馆、新疆公安英烈纪念碑、云杉园、英烈园等多处纪念设施。

作为全疆一家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国家抗战纪念遗址”、“自治区廉政教育基地”、“乌鲁木齐市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和“乌鲁木齐市国防教育基地”等为一身的公益性单位,自建园以来,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始终以“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爱国精神”为工作使命,倾力打造“传播红色、奉献真情”的文化品牌,力争实现“寓教于游、润物无声、百年树人”的共同愿景。

景点景观

《红色—记忆》雕塑墙

《红色—记忆》雕塑于2007年修建完工,上端是代表社会各阶层的五位典型人物的头像,他们眼神充满力量,表情毅然坚定,代表着新疆各民族、各阶层相处融洽、互帮互助;雕塑下面是一组用红色花岗岩[2]雕刻的浮雕,突出了各民族群众和解放军载歌载舞欢庆新疆和平解放,代表着新疆局势稳定和谐、人民生活美满、经济蒸蒸日上。雕塑的背面用维、汉两种语言雕刻着雕塑的由来,以此来弘扬烈士崇高的革命情操和舍身忘我伟大的牺牲精神。

乌鲁木齐烈士事迹陈列馆

2009年,在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大好契机下,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投资,新建了这座总面积达4692平方米的乌鲁木齐烈士事迹陈列馆。陈列馆有四层(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分为大厅、展示厅、半景画厅、多功能报告厅、接待厅等。馆内陈展以烈士事迹和历史史料为基础,以舞美、绘画、雕塑等多元艺术形式为依托,采用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展陈技术,运用幻影成像、多媒体电视屏、影视墙、场景复制等展陈形式,真实、生动、鲜活地反映为新疆解放、建设、改革、发展、稳定而献出生命的三千多名烈士及其事迹。

纪念广场

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大祭台上,弧线排列着五座墓碑:陈潭秋烈士的陵墓居中,左右两边分别是毛泽民和林基路烈士的陵墓,外侧是乔国桢和吴茂林烈士的陵墓。碑体由北京房山汉白玉和泰山花岗岩制成,碑的正面是时任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为烈士墓的亲笔题字,背面用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4种文字镌刻着烈士生平简介,碑座上精雕细刻着象征高洁的雪莲花和小花圈。

祭台

祭台位于纪念广场的后方,于1980修建落成。祭台上面弧形排列着着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杜重远烈士、着名地质学家祁天民烈士、优秀共产党员陈振亚烈士、为航空事业献身的汪德祥烈士和为中国航空机械事业牺牲的彭仁发烈士。碑体采用青色花岗岩与白色花岗岩镶砌而成,碑的正面镌刻着烈士的姓名,背面用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四种文字镌刻着烈士生平简介。

视频

乌鲁木齐烈士陵园 相关视频

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宣传片
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可网上预约祭扫2019040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