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烏魯木齊烈士陵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烏魯木齊烈士陵園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抗戰紀念遺址」,建於1956年7月1日,意在紀念為紀念抗日戰爭時期犧牲在新疆的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陳潭秋,以及毛澤民、杜重遠、林基路等革命烈士。園內坐落着人民英雄紀念碑、祭台、烏魯木齊烈士事跡陳列館、《記憶一九五五》雕塑牆、陳潭秋烈士雕像、陳展館、新疆公安英烈紀念碑、雲杉園、英烈園等多處紀念設施。

基本介紹

烏魯木齊市烈士陵園位於烏魯木齊市天山區南郊燕兒窩風景區,是黨和政府為紀念抗日戰爭時期犧牲在新疆的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陳潭秋,以及毛澤民、杜重遠、林基路等革命烈士,於1956年7月1日修建成立的。園區占地850餘畝,種植有樟子松、圓冠榆、槐樹、紅皮雲杉、石竹、紫丁香等上百種喬木、灌木及花卉,綠化面積達90%以上。園內坐落着人民英雄紀念碑、祭台、烏魯木齊烈士事跡陳列館、《記憶一九五五》雕塑牆、陳潭秋烈士雕像、陳展館、新疆公安英烈紀念碑、雲杉園、英烈園等多處紀念設施。

作為全疆一家集「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國家AAA級旅遊景區[1]」、「國家抗戰紀念遺址」、「自治區廉政教育基地」、「烏魯木齊市民族團結教育基地」和「烏魯木齊市國防教育基地」等為一身的公益性單位,自建園以來,烏魯木齊市烈士陵園始終以「傳承紅色文化、弘揚愛國精神」為工作使命,傾力打造「傳播紅色、奉獻真情」的文化品牌,力爭實現「寓教於游、潤物無聲、百年樹人」的共同願景。

景點景觀

《紅色—記憶》雕塑牆

《紅色—記憶》雕塑於2007年修建完工,上端是代表社會各階層的五位典型人物的頭像,他們眼神充滿力量,表情毅然堅定,代表着新疆各民族、各階層相處融洽、互幫互助;雕塑下面是一組用紅色花崗岩[2]雕刻的浮雕,突出了各民族群眾和解放軍載歌載舞歡慶新疆和平解放,代表着新疆局勢穩定和諧、人民生活美滿、經濟蒸蒸日上。雕塑的背面用維、漢兩種語言雕刻着雕塑的由來,以此來弘揚烈士崇高的革命情操和捨身忘我偉大的犧牲精神。

烏魯木齊烈士事跡陳列館

2009年,在國家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的大好契機下,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投資,新建了這座總面積達4692平方米的烏魯木齊烈士事跡陳列館。陳列館有四層(地下一層、地上三層),分為大廳、展示廳、半景畫廳、多功能報告廳、接待廳等。館內陳展以烈士事跡和歷史史料為基礎,以舞美、繪畫、雕塑等多元藝術形式為依託,採用聲光電等現代高科技展陳技術,運用幻影成像、多媒體電視屏、影視牆、場景複製等展陳形式,真實、生動、鮮活地反映為新疆解放、建設、改革、發展、穩定而獻出生命的三千多名烈士及其事跡。

紀念廣場

烏魯木齊市烈士陵園大祭台上,弧線排列着五座墓碑:陳潭秋烈士的陵墓居中,左右兩邊分別是毛澤民和林基路烈士的陵墓,外側是喬國楨和吳茂林烈士的陵墓。碑體由北京房山漢白玉和泰山花崗岩製成,碑的正面是時任國家副主席董必武為烈士墓的親筆題字,背面用漢、維吾爾、哈薩克、蒙古4種文字鐫刻着烈士生平簡介,碑座上精雕細刻着象徵高潔的雪蓮花和小花圈。

祭台

祭台位於紀念廣場的後方,於1980修建落成。祭台上面弧形排列着着名的愛國民主人士杜重遠烈士、着名地質學家祁天民烈士、優秀共產黨員陳振亞烈士、為航空事業獻身的汪德祥烈士和為中國航空機械事業犧牲的彭仁發烈士。碑體採用青色花崗岩與白色花崗岩鑲砌而成,碑的正面鐫刻着烈士的姓名,背面用漢、維吾爾、哈薩克、蒙古四種文字鐫刻着烈士生平簡介。

視頻

烏魯木齊烈士陵園 相關視頻

烏魯木齊市烈士陵園宣傳片
烏魯木齊市烈士陵園可網上預約祭掃2019040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