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知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乐天知命 (拼音:lè tiān zhī mì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周·姬昌《周易·系辞上》。 乐天知命(乐:乐观)指顺应天意的安排,安于自己的处境;也指以乐观的状态面对困境,以睿智的胸怀通达人生。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1]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乐天知命”指顺应天意的安排,安于自己的处境;也指以乐观的状态面对困境,以睿智的胸怀通达人生。 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
运用示例
东汉·蔡邕《陈太丘碑文》:“今遭党事禁锢二十年,乐天知命,澹然自逸。”
唐·陈子昂《无端帖》:“道既不行,复不能知命乐天,又不能隐于山薮。”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八回:“近来我在林下,倒常教他做几首诗,吟咏性情,要他知道乐天知命的道理,在我膝下承欢便了。”
成语出处
西周·姬昌《周易·系辞上》:“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乐天知命”。
成语故事
春秋末年,在繁华的鲁国国都曲阜城中,有一处极淡雅宁静的院落。院中整齐洁净,纤尘不染,竹梅并茂,暗香浮动,房屋的主人孔子正独自愁云满面地坐在厅中。 一会儿,弟子子贡手托茶盘走进厅中,将茶杯轻轻地放在孔子身旁的小几上,孔子竟然丝毫未觉。子贡见孔子面带忧烦,不敢惊动,便悄悄地退了出去。 子贡出来以后,担心地对颜回说:“老师今天看起来很忧愁,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呀?” 颜回想了想,就笑着说:“我能使老师转忧为喜。”子贡半信半疑。只见颜回拿来一把瑶琴,席地坐在院子中央,抚琴而歌。 “铿、铿、铿”几下琴声,就如冰消雪释,泉水欢快地涌出山谷。颜回引吭而歌,歌声圆润嘹亮,琴声伴和,仿佛春回大地,百鸟齐鸣。子贡听得喜悦欢畅,如醉如痴。颜回仍旧端坐院中,微笑不语。一会儿,果然孔子站在厅口,召唤颜回入厅叙话。颜回走进厅中,孔子便问道:“你为什么一个人那么快乐呢?”颜回躬身,反问道:“老师您为什么一个人那么忧愁呢?”孔子看了看颜回,说道:“先说说你的道理吧!”颜回回答道:“我过去常听老师您说,乐天知命就不忧愁。我跟随老师学习多年,对天、命也略微有所知、有所悟了,所以弹琴高歌,直抒胸臆,快乐无比。” 孔子凄然垂首,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叹息地抬起头,说道:“有这种说法吗?你的理解太狭隘了。这是我过去的说法,今天我要为你重新解释它的本义。”颜回很是惊奇,忙凝神侧立,等待孔子讲解。 孔子继续说道:“你只知道乐天知命没有忧愁,却不知道乐天知命有大忧愁呀!静心修养自身,不管穷困还是显达,都在天由命,所以都不在意。这就是你所说的乐天知命没有忧愁的意思。从前我编著《诗》《书》《礼》《乐》,想用它们治理天下,并遗留给后世子孙。不仅仅只想用它们修养自身,治理鲁国一个国家。可是,当今鲁国的君臣日益丧失他们本来的秩序,仁德义气衰微,人情友谊薄如白纸。《诗》《书》《礼》《乐》在当前的鲁国都不能推行,又何谈治理天下,遗留后代呢?我这才知道它们对于治乱没有什么补益,但也没有改革它们的办法。这就是乐天知命的忧愁之处呀!即使这样,我还是明白了,‘乐’与‘知’并不是古人所说的‘乐’与‘知’。无乐无知,是真乐真知,所以无所不乐,无所不知,无所不忧,无所不为。《诗》《书》《礼》《乐》还有必要改革吗?” 颜回听后,肃然起敬,拱手再拜,说道:“我也明白了。”颜回出来后,就把这件事告诉给子贡。子贡听了,茫然不解,便回到家中闭门反思。整整苦思了七天七夜,寝食俱废。颜回再去看他时,只见他形容枯槁,痩骨嶙峋。颜回大吃一惊。就悉心讲解,做喻点拨。子贡感到心中豁然开朗,身体很快复原了。于是,便重返孔丘门下,抚琴高歌,读书诵史,终生不止。
成语寓意
乐天知命被认为是圣人修养的最豁达境界,孔子说,克制自己的欲望,知天命而顺其自然,只有无乐无知的“无为”之道,才是圣人的最高境界。保持乐观的心态,用豁达的心胸面对每个人每件事。而这,正是一种宝贵的自律修身品质。正确对待人生的名与利,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鼓掌,能等闲视之;对于坎坷与泥泞,能以平常心视之;对于大的挫折与灾难,能坦然承受之。只有这样的气度和心态,才能面对荣誉赞美而心不膨胀,面对诋毁挫折而不丧失信念,修心修德,不辜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