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歸來,我心向陽(許建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樂山歸來,我心向陽》是中國當代作家許建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樂山歸來,我心向陽
老早接到遠在南安北邑的友人信息,邀請有空到他老家山上一聚。友人數年前曾經到過我工作地的鄉鎮政府部門當過合同工,如今返鄉成為一村之長,紅紅火火,帶領着村民們創業、脫貧致富。
聞名的五台樂山歷史人文釣足了我們的胃口,友人逆行返鄉創業的原因吸引着我們遠道而來,一探究竟。沿着蜿蜒盤旋的山路,一路前行,偶遇天空中一隻雄鷹展翅翱翔,一行心情隨之放飛。
友人早已等候在村口,笑臉相迎。海拔五百餘米的村莊,道路出奇乾淨整潔,門前竹簸上,蘿蔔乾條條向陽而曬。
友人的老房前,從山上採擷的各種野生蘭花]葉脈明晰,清新脫俗,迎風搖曳。從庭院眺望,高聳的燕脊指向不遠處的青山。短暫茶敘,一行直奔心儀已久的五台山。
入「五台聖境」山門,一排盛開的櫻花格外醒目。片片花兒在風中婀娜綻放,飄零的紅暈含情脈脈,也許它們在向陽五台山的暖冬里遺忘了開花的季節,今天特意提早絢麗現身,迎接遠方來客。
徜徉在櫻花的溫柔花叢中,想起宋詩人方岳《入村》詩:「山深未必得春遲,處處山櫻花壓枝。桃李不言隨雨意,亦知終是有晴時。」,正在遐思,友人招呼着進廟拜謁通遠王,一抬頭,昭惠廟就坐落在不遠處青山綠樹之中。
據《南安縣誌》(民國版)載:樂山在縣北六十里,屬八都,山有通遠王廟。《永春縣誌》(民國版)亦載:「樂山王,古之隱士也。嘗居台峰,俗謂白須公,升仙之後,人為立祠祀之。」有關志書也明確記載:唐天寶至年間,蜀人進士李元溥因避安史之亂棄官歸隱,雲遊入閩,結廬於五台山之巔,在此修禪二十餘年,其間大行善道,深受百姓愛戴。相傳,至宋嘉祐年間,通遠王與朱相公在五台樂山顯靈,祈雨有應,朝廷加封通遠王李元溥為「廣福普利帝君」、朱相公為「昭惠福寧元帥」,賜廟額「昭惠」。
心中存着疑問:護佑樂山的通遠王怎麼化身成海神?見識多廣的友人為我們解疑。原來歷史上通遠王曾施展神力助建南安九日山延福寺,屢顯神驗,武榮郡民感恩建祠祀之,遂從山神、水神華麗轉身變為海神,成為護佑刺桐港商舶遠航之神祇。
觀日台之北,古老的宋代朱相公墓塔地極清幽,四周草木蔥鬱,有古楹聯「顯化樂山留聖跡,累封宋代紀元勛」永載了相公爺的功績。
轉眼來到昭惠祖廟。寬闊的演武場上,元代的「五台」碑刻佇立七百餘年,高傲昭顯它的悠久歷史;明代萬曆進士李開芳所書「海日台」石刻低調隱於新建祖廟一隅;清代「霓羽仙壇」石刻,娓娓講述一段神奇的通遠王坐化升仙神話。
寧靜的山間鑲嵌着翡翠般的一潭碧水,忘情盛開的櫻花點綴四周,這裡是傳說中神仙沐浴的「神池」,池畔罕見的「連理枝」更為神秘的神池增添了幾許浪漫,樂山的山山水水,不也是我們神往的連理攜手之世外桃源、人間樂土嗎?
一路向着山的深處行進。走上斑駁的千年古官道,石徑覆青苔,行者足底滑。始建於宋朝的交通要道,是古代泉州通往永春、從福州進京趕考的必經之路。遙想當年,多少達官貴人,春風得意赴征程,馬蹄響;多少平民百姓,車水馬龍奔生計,腳步急。
在昭惠祖廟前,古道被分為「平步青雲」和「跬步千里」兩路。《荀子·勸學》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今日我們沿着傳說中張瑞圖、朱熹、李光地等名人走過的官道,跬步千里,夢想着有朝一日平步青雲。
官道兩側山坡梯田裡,茶樹長勢鬱鬱蔥蔥,向陽盛產綠茶,「高山雲霧出名茶」就是樂山名茶最好的寫照。
倒垂盤曲綠樹下,潺潺流水叮咚,宋代拱形臥雲石橋隱於其中,行走其中,跨越歷史,靜待雲煙,誠如楹聯「座有高朋觀日出,門無俗客臥雲來」所贊。
從千年古官道返回現代向陽,友人侃侃而談:近年來,向陽鄉大力發展佛手等特色農作物種植產業,成立各種農村合作社,通過網上電子商務平台等方式,把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同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策略,推動鄉村旅遊,鄉村呈現一派繁榮景象……
向陽不僅有樂山通遠王信仰,還有佛手等特色農作物,更有向陽人一雙雙勤勞創業的巧手,向陽人向陽奮進,陽光施予明媚,自然給予寵愛,歷史賦予積澱。
我想,這大概也是友人毅然選擇從城鎮逆行返回向陽鄉創業的原因吧!
樂山歸來,我心向陽。[1]
作者簡介
許建軍,男,籍貫:福建南安石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