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塞下曲二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塞下曲二首出自唐·王昌龄。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1]

其一

  【原文】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①。昔日长城战,成言意气高。黄沙足②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释】

  ①临洮:即今甘肃岷县,因其地临洮水,故名。秦代蒙恬筑长城,西边的起点即在临洮。②足:满的意思。

  【译文】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凌乱夹着野草。

  【赏析】

  这首乐府曲以长城为背景,描绘战争的悲惨残酷。诗的前四句写塞外晚秋时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写长城一带,历来是战场,白骨成丘,景象荒凉。全诗写得触目惊心,表达了非战思想。

其二

  【原文】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①桑。遥见胡地猎,鞲马②宿严霜。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

  【注释】

  ①雁门:雁门关在今山西代县,为古塞,地势雄险。②鞲(ɡōu)马:谓装备坐骑,不卸鞍鞯鞲。鞲,用革制成,射箭的时候用来束衣袖。

  【译文】

  秋风在夜晚暗暗吹过边塞的河流,吹过雁门的桑田,边地一片萧瑟。远远地能够看见胡地有人在打猎,虽说还不是秋天,边塞却已经十分寒冷,战士们只能在严霜中风餐露宿。在战场上,兵士们被分成五道作战,孤军奋战,身经百战。战士们虽然英勇,结果功劳多的反而会被下狱,想起这,真是让战士们伤心啊。

  【赏析】

  诗歌主旨含有非战之意,作者主观上并没有言反战,而这种情绪通过对战场荒凉凄惨景象的描述流露出来。[2]

歌谣概述

杂歌谣辞,是古代乐府采自民间的歌谣。其中歌是入乐的,谣虽未入乐,但是性质和乐府民歌却相似。《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12大类。[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