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江市天主教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千图网 的图片

九江市天主教堂属于江西教区,座落在庾亮南路77号(俗称城内天主堂),始建于1862年,历经百余年沧桑至文革后,九江市政府落实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落实宗教房地产[1980]188号文,1982年将教堂落实归还市天主教会管理,经两年的维修终于在1984年11月4日,举行开堂盛典,九江市的信徒恢复了宗教生活。

1984年-2017年,教堂历经30余年的使用,内部装修十分陈旧,经教会研究,为了配合九江市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改造,在2016年组团赴上海参观、学习,制定九江天主堂装修计划。重新装修教堂内天穹、拉丁祭台,中文祭台、告解室、祭台地面地面砖、塑圣像、粉墻面、油漆立柱,用钢化彩玻更換全堂窗玻璃、更換整个堂内经凳。

2017年,我堂以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广大信徙的到来。

教堂历史

公元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底),法籍神父罗安当以法国总理江西天主教务代全权大臣的身份来到九江主持教务。1862年一1863年(清同治元年至二年)罗安当主教募资先后购买了九江南门口和环城路的房地产主持兴建教堂,历时一年(清同治二年)建成一座长:35米,宽:15米(两边耳房除外),钟楼塔高18米,建筑面积:510.38平方米,落成开堂。(座落在今庾亮南路43号,俗称城內天主堂),按圣经教义命名为“圣三堂”。 该堂为两坡屋顶黑土瓦,外墻青砖,钟塔楼耸立,有法国乡村教堂之风韵,堂内天穹凌弧,立柱雕花、塑像栩栩如生。祭台后部为拉丁弥撒祭台,前部为中文弥撒祭台。有欧式的布道台,后部钟楼二楼为唱经楼,四排经櫈整齐排列,每逢星期日早上,教堂钟楼的钟声回荡在浔城上空,可容纳600余人参与弥撒。“圣三堂”不仅是九江市及周边地区建筑最早的一座天主教堂,也是九江市现存最古老的欧式建筑之一(2004年列为九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与历史价值。

1966年后,“文化大革命” 期间,教堂被封闭,改做它用,神职人员、修女被逐出。公开的宗教活动已绝迹。

1980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全面拨乱反正。党的宗教伩仰自由政策重新得到贯彻。1982年,该堂归还教会管理,经修整后,于1984年11月1日重新开堂祭典,宗教活动正式恢复。1998年,教堂进行大规模地修缮,立柱換上火车钢轨支撑,构造大樑凡是腐烂的,一律更新,原屋顶土瓦,换上南昌堂拆下的旧铁皮瓦。2005年11月26日,经历了九江百年不遇的瑞昌5.7级大地震考验,除了墻体开裂,主体结构安然无恙。

圣三堂从建堂迄今,虽经近150载涉寒蒙雪,更显华美庄严。使天主的福音在九江得到弘扬,让九江及周边地区众教徒得到天主的沐浴,至2010年,全市有天主教堂3座,教徒近万人。

弥撒时间

主日 8:00(全年) 平日 7;00

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宗教,拥有超过20亿的信徒[1]。基督教信仰的中心思想是关于耶稣基督的诞生[2],生命,死亡和复活的信仰。当它从一小批信徒开始时,许多历史学家将基督教在全世界的传播和采用视为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精神使命之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