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书目答问补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书目答问补正

《书目答问补正》主要内容:书海无涯,从何处着手?这是初学者常常困惑的问题。晚清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为回答上述问题而编纂了《书目答问补正》。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分,另增“丛书目“一类列出该类最重要的著作及较好的版式本,并加适当的比较和评论,颇便初学者,在当时流传极广。五十年后,因新书和善本不断问世,清末民初学者范希曾又对原书进行了补正,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也改正了原书的一些讹误。

时至今日,《书目答问补正》对学习研究传统文化仍有指导意义,故此我们请著名学者徐鹏撰写《导读》予以重版,以利读者。

目录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编辑推荐

文摘

作者简介

序言

图书信息

作 者:(清)张之洞 著,范希曾 补正

出 版 社:江苏广陵书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07-3-1

版 次:1页 数:231字 数:200000 印刷时间:2007-3-1纸 张:胶版纸 I S B N:9787806941706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书目答问》是张之洞于同治十三年(1874)任四川学政时,因“诸生好学者来问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而“告语生童而设,非是著述”。此书共著录图书两千二百余种,设经、史、子、集、丛书五部,下又分小类、子目若干,突破了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又于各书下注明卷数、作者、通行易得本等,间有简明按语,指示读书门径。

末有附录二:一别录,举初学可用群书读本:二分类列举清著名学者的姓名、籍贯。张氏在其所作《书目答间略例》中说:“此编所录,其原书为修《四库》书时所未有者十之三四,《四库》虽有其书,而校本、注本晚出者十之七八。”可见此书有补《四库全书》之用。但由于张氏所处的时代及自身的局限性,是书不收小说、戏曲及所谓的“越轨”书,亦为一大瑕疵。另外其中的疏漏讹误亦不在少数。

本书设经、史、子、集、丛书五部分,下又分小类、子目若干,突破了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又于各书下注明卷数、作者、通行易得本等,间有简明按语,指示读书门径。本书对意欲了解研读国学的普通读者有着重要的参考阅读价值。

图书目录

书目答问略例

卷一 经部

正经正注第一 十三经五经四书合刻本 诸经分刻本 附诸经读本

列朝经注经说经本考证第二 易 书 诗 周礼 仪礼 礼记

三礼总义 乐 春秋左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毂梁传 春秋总义

论语 孟子 四书 孝经 尔雅 诸经总义 诸经目录文字音义 石经

小学第三 说文 古文篆隶真书各体书 音韵 训诂

卷二 史部

正史第一 二十四史二十一史十七史合刻本 正史分刻本 正史注补表谱考证

编年第二 司马通鉴 别本纪年 纲目

纪事本末第三

古史第四

别史第五

杂史第六 事实 掌故 琐记

载记第七

传记第八

诏令奏议第九

地理第十 古地志 今地志 水道 边防 外纪 杂地志

政书第十一 历代通制 古制 今制

谱录第十二 书目 姓名 年谱 名物

金石第十三 金石目录 金石图象 金石文字 金石义例

史评第十四 论史法 论史事

卷三 子部

周秦诸子第一

儒家第二 议论经济 理学 考订

兵家第三

法家第四

农家第五

医家第六

天文算法第七 中法 西法 兼用中西法

术数第八

艺术第九

杂家第十

小说家第十一

释道家第十二 释家 道家

类书第十三

卷四 集部

楚辞第一

别集第二 汉魏六朝 唐五代 北宋 南宋 金元 明清理学家集

清考订家集 清古文家集 清骈体文家集 清诗家集清词家集

总集第三 文选 文 诗 词

诗文评第四

卷五 丛书目

古今人著述合刻丛书目

国朝一人自著丛书目

附一 别录

群书读本

考订初学各书

词章初学各书

童蒙幼学各书

劝刻书说

附二 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

经学家 专门汉学 汉宋兼采经学

史学家

理学家 陆王兼程朱之学 程朱之学 陆王之学 理学别派

经学史学兼理学家

小学家

文选学家

算学家 中法 西法 兼用中西法

校勘之学家

金石学家

古文家 不立宗派 桐城派 阳湖派

骈体文家

诗家

词家

经济家[1]

王焕镳:范君墓志铭

赵曾俦:挽耒研先生

柳诒徵:挽范耒研

编辑推荐

《书目答问补正》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文摘

还收录了大量清人著作及《新译海塘辑要》、《职方外纪》、《坤舆图说》等若干翻译作品。在“子部·天文算法”下又说:“推步须凭实测,地理须凭目验,此两家之书皆今胜于古。”此类书籍,《答问》以其“极有益于经济之学”,收录达六、七十种之多,其数量于“子部”中仅次于“儒家”著作,其中除清人著作占有相当比重外,还收录了《代数术》、《曲线说》、《数学启蒙》等翻译著作。

从这里可以看出,张氏的所以主张“多读古书”,与他的“考古”、“治身心”有联系。而他的强调“今胜于古”,则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后人的研究成果业已超越前人,如经学、小学等类的清人著作;另一种则以后出者较前出者为精确,如地理、天文算法之类,则又与他主张的“经世”有联系。这种对古与今的关系的看法,从张氏的观点看来,两者之间并无截然的界限,不论是提倡“多读古书”也好,或者强调“今胜于古”也好,均可以归结到共同的一点——“有用”,当然这个“有用”是受作者的政治学术观点制约的。

正是由于作者抱有明确的宗旨,因此《答问》在选择收录图书时往往具有“驭繁就简”的特点。如历代有关研究《诗经》的著作不下数百种,张氏选取了五十余种,但如孔颖达《毛诗正义》、陈奂《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等一些主要著作均已包括在内。历代研究李白、杜甫的著作为数极多,而张氏则仅选取王琦注《李太白集》及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诠》等数种。除收录历史上流传下来的重要古籍和它们的主要注本外,《答问》还收录了若干天文术数及克虏伯《炮说》、《行军测绘》等应用科学方面的翻译著作。 --此文字指本书的不再付印或绝版版本。

作者简介

作者:(清代)张之洞 合著者:范希增 高明路 --此文字指本书的不再付印或绝版版本。

序言

清同治十三年(1874),张之洞就任四川学政时,有学生向他请教应当读哪些书,这些书又到哪里去找,他于是写了《书目答问》这部书。

《书目答问》收录了二千二百种左右的书,多是重要书籍,都经过慎重考虑,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不炫奇示博,也不追求宋元版本,嗜古好僻。所收版本以当时常见且不缺少误的为主。书后还附载清代著述家姓名略,分类列举著名学者的姓名籍贯,可借以了解清代学术的大概。《书目答问》的作用,是为当时的青年学生指点治学的门径,又有简明扼要、切于实用的特点,因此深受读者的欢迎,曾重印再刻,流传极广。

《书目答问》初刊于光绪二年(1876),原书脱漏、错误在所难免。又由于新的著作和重印的古籍不断问世,时间愈久,愈觉《答问》的不足,因而后来就有了范希曾撰写的《书目答问补正》。《补正》对《书目答问》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纠正了《书目答问》原来的错误;其次是补原书漏记的版本,也补光绪二年以后补刊的版本。再次,补收了一些和原书性质相近的书,绝大部分是后出书籍,直到1930年止。《补正》补录图书计一千二百种左右,初印于1931年。

《书目答问》自光绪二年刊印以后,流行于社会。据贵阳本王秉恩跋,光绪三年,张之洞曾重加勘定,在京师为诸生授读。 --此文字指本书的不再付印或绝版版本。

参考资料

  1. 书目答问补正,搜狗, 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