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解鹊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了解鹊鸲
图片来自探秘志网

鹊鸲性格活泼好动,觅食时常摆尾,不分四季晨昏,在高兴时会在树枝或大厦外墙鸣唱,因此在中国内地有“四喜儿”之称。出没于村落和人家附近的园圃,栽培地带或树旁灌丛,也常见于城市庭园中。食物以昆虫为主,兼吃少量草籽和野果。是孟加拉的国鸟。

介绍

鹊鸲是孟加拉国的国鸟,其实就是国内俗称的“四喜儿”,它在长江以南地区极为常见,分布也比较广泛,属于留鸟的一种。鹊鸲全身带有黑白相间的羽色,泛有独特的蓝色金属光泽,非常像是迷你版的喜鹊。[1]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头顶至尾上覆羽黑色,略带蓝色金属光泽飞羽和大覆羽黑褐色,内侧次级飞羽外翈大部和次级覆羽均为白色构成明显的白色翼斑,其他覆羽与背部同色;中央两对尾羽全黑,外侧第4对尾羽仅内翈边缘黑色,余部均白,其余尾羽都为白色;从颏到上胸部分及脸侧均与头顶同色;下胸至尾下覆羽纯白。

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但雌鸟以灰色或褐色替代了雄鸟的黑色部分;飞羽和尾羽的黑色较雄鸟浅淡;下体及尾下覆羽的白色略沾棕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跗蹠和趾灰褐色或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33-47克,♀ 32-50克;体长♂187-227毫米,♀178-214毫米;嘴峰♂15-21毫米,♀ 15-20毫米;翅♂90-105毫米,♀88-99毫米;尾♂87-110毫米,♀80-96毫米;跗蹠♂ 27-34毫米,♀26-32毫米。(注:♂雄性;♀雌性)

繁殖方式

鹊鸲在繁殖期4-7月,个别晚的一直到8月,早的在3月末即开始进入繁殖期。此时雄鸟特别好斗,有时为争雌连续争斗达1-2小时之久,甚至时间更长。通常营巢于树洞、墙壁、洞穴以及房屋屋檐缝隙等建筑物洞穴中,有时也在树枝桠处营巢。巢呈浅杯状或碟状,主要由枯草、草根、细枝和苔藓等材料构成,内垫有松针、苔藓和兽毛。巢的大小,巢外径8-13厘米,内径6.2-8厘米,高4.5-4.8厘米,深2.4-3.5厘米,巢距地高3-4.5米,洞口直径7-9厘米。每窝产卵通常4-6枚,多为5枚,偶尔也有少至3枚和多至7枚的。卵淡绿色、绿褐色、黄色或灰色,密被暗茶褐色、棕色或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集。卵呈卵圆形,大小为20.4-23毫米×16.1-17.4毫米。孵卵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孵化期13±1天。雏鸟晚成性,刚孵出的雏鸟赤裸无羽、眼未睁开,体重仅9.5-12克,体长51-54毫米,翅长15-19毫米,跗蹠11-16毫米,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栖息环境

鹊鸲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次生林、竹林、林缘疏林灌丛和小块丛林等开阔地方,尤以村寨和居民点附近的小块丛林、灌丛、果园以及耕地、路边和房前屋后树林与竹林较喜欢,甚至出现于城市公园和庭院树上。

生活习性

鹊鸲属于留鸟性活泼、大胆,不畏人,好斗,特别是繁殖期,常为争偶而格斗。单独或成对活动。休息时常展翅翘尾,有时将尾往上翘到背上,尾梢几与头接触。清晨常高高的站在树梢或房顶上鸣叫,鸣声婉转多变,悦耳动听。尤其是繁殖期间,雄鸟鸣叫更为激昂多变,其他季节早晚亦善鸣,常边鸣叫边跳跃。

主要以昆虫为食。所吃食物种类常见有金龟甲、瓢甲、锹形甲、步行虫、蝼蛄、蟋蟀、浮尘子、蚂蚁、蝇、蜂、蛹等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异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此外也吃蜘蛛、小螺、蜈蚣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小蛙等小型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与种子。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缅甸、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中国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南达海南岛、广东、香港、广西、福建,北至陕西、河南、山东、山西和甘肃东南部,西至四川、贵州、云南等省。

亚种分化

鹊鸲(13亚种)

中文名称

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1.鹊鸲加里曼丹亚种Copsychus saularis adamsiElliot, 1890

2.鹊鸲爪哇亚种Copsychus saularis amoenusHorsfield, 1821

3.鹊鸲安达曼亚种Copsychus saularis andamanensisHume, 1874

4.鹊鸲南印亚种Copsychus saularis ceylonensisP. L. Sclater, 1861

5.鹊鸲云南亚种Copsychus saularis erimelasOberholser, 1923

6.鹊鸲麦斯克尔Copsychus saularis masculusRipley, 1943

7.鹊鸲泰马亚种Copsychus saularis musicusRaffles, 1822

8.鹊鸲尼亚斯岛亚种Copsychus saularis nesiarchusOberholser, 1923

9.鹊鸲明打威群岛亚种Copsychus saularis pagiensisRichmond, 1902

10.鹊鸲马拉图阿亚种Copsychus saularis plutoBonaparte, 1850

11.鹊鸲华南亚种Copsychus saularis prosthopellusOberholser, 1923

12.鹊鸲指名亚种Copsychus saularis saularisLinnaeus, 1758

13.鹊鸲锡默卢岛亚种Copsychus saularis zacnecusOberholser, 1912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种群现状

鹊鸲是中国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较为常见的一种留鸟,种群数量较普遍。该种鸟类嗜吃昆虫,且多为农林业害虫,在植物保护方面很有意义。另外该鸟善鸣、好斗,又易于饲养,常被人作为笼养观赏鸟。应控制猎取,保护资源。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