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解龙头箭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了解龙头箭竹
图片来自植物通网

龙头箭竹(龙头箭竹)一般指龙头竹,龙头竹(学名:Bambusa vulgaris Schrader ex Wendland)是禾本科、簕竹属灌木或乔木状竹类植物,地下茎合轴型。竿丛生,竿稍疏离,高可达15米,尾梢下弯,节间深绿色,竿壁稍厚;节处稍隆起,竿基数节具短气根,分枝常自竿下部节开始,主枝较粗长。箨鞘早落,先端在与箨片连接处呈拱形,但在与箨耳连接处作弧形下凹;箨耳甚发达,彼此近等大而近同形,长圆形或肾形,斜升,箨舌边缘细齿裂,箨片易脱落,三角形,背面疏生暗棕色小刺毛,腹面在脉间密生暗棕色小刺毛,叶鞘初时疏生棕色糙硬毛,后变无毛;叶耳常不发达,多为宽镰刀形,叶舌截形,全缘;叶片窄被针形,两表面均无毛,先端渐尖具粗糙钻状尖头,基部近圆形而两侧稍不对称,假小穗以数枚簇生于花枝各节;小穗稍扁,含小花,基部托以数片具芽苞片;外稃背面近顶端被短毛,内稃略短于其外稃,花柱细长,柱头短。

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亚洲热带地区和非洲马达加斯加岛有分布。多生于河边或疏林中。 竿为建筑、造纸用材,也可做果园的香蕉支柱用材。

形态特征

灌木或乔木状竹类,地下茎合轴型。竿丛生,竿稍疏离,高8-15米,直径5-9厘米,尾梢下弯下部挺直或略呈“之”字形曲折;节间深绿色,长20-30厘米,幼时稍被白蜡粉并贴生以淡棕色刺毛,老则无粉无毛,竿壁稍厚;节处稍隆起,竿基数节具短气根,并于箨环之上下方各环生一圈灰白色绢毛;分枝常自竿下部节开始,每节数枝至多枝簇生,主枝较粗长。箨鞘早落,背面密生脱落性暗棕色刺毛,干时纵肋稍隆起,先端在与箨片连接处呈拱形,但在与箨耳连接处作弧形下凹;箨耳甚发达,彼此近等大而近同形,长圆形或肾形,斜升,宽8-10毫米,边缘具弯曲细繸毛;箨舌高3-4毫米,边缘细齿裂,并被极短的白色细纤毛;箨片直立或外展,易脱落,宽三角形至三角形,背面疏生暗棕色小刺毛,腹面在脉间密生暗棕色小刺毛,尤以其基部更密,先端的边缘内卷形成坚硬的锐尖头,基部稍作圆形收窄,且其宽度约为箨鞘先端宽的一半,边缘在近基部处具弯曲细繸毛。叶鞘初时疏生棕色糙硬毛,后变无毛;叶耳常不发达,若存时,多为宽镰刀形,边缘无毛或仅具少数繸毛;叶舌高1毫米或更低,截形,全缘;叶片窄被针形,一般长10-30厘米,宽13-25毫米,两表面均无毛,先端渐尖具粗糙钻状尖头,基部近圆形而两侧稍不对称,小横脉在叶下表面略微可见。

假小穗以数枚簇生于花枝各节;小穗稍扁,狭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3.5厘米,宽4-5毫米,含小花5-10朵,基部托以数片具芽苞片;小穗轴节间长1.5-3毫米;颖1或2片,背面仅于近顶端被短毛,先端具硬尖头;外稃长8-10毫米,背面近顶端被短毛,先端具硬尖头;内稃略短于其外稃,具2脊,脊上被短纤毛;鳞被3,长2-2.5毫米,边缘被长纤毛;花药长6毫米,顶端具一小簇短毛;花柱细长,长3-7毫米,柱头短,3枚。[1]

主要变种

黄金间碧竹(Bambusa vulgaris Schrader ex Wendland f. vittata (Riviere & C. Riviere) T. P. Yi)竿黄色,节间正常,但具宽窄不等的绿色纵条纹,箨鞘在新鲜时为绿色而具宽窄不等的黄色纵条纹。中国广西、海南、云南、广东和台湾等省区的南部地区庭园中有栽培。 大佛肚竹(Bambusa vulgaris Schrader ex Wendland cv. Wamin McClure)竿绿色,下部各节间极为短缩,并在各节间的基部肿胀。中国华南以及浙江、福建、台湾等省的庭园中栽培。

繁殖方法

组培繁殖:

外植体。龙头竹种子、播种苗秆芽、扦插苗秆芽、扦插苗枝芽、成年竹秆芽、成竹枝芽。

培养基。采用MS基本培养基。成分为大量元素20毫克/升,微量元素5毫克/升,铁盐5毫克/升,有机物2毫克/升,肌醇0.5克/升,蔗糖30克/升,琼脂(5.0-6.0)克/升。在组织培养不同阶段添加不同的生长调节物质;外植体丛芽诱导阶段添加1.5%6-BA,丛芽增殖阶段添加2.0%6-BA,生根培养阶段则采用1.0%6-BA和0.3%NAA相配合。

消毒药剂。酒精、次氯酸钠和氯化汞。

方法:以下各培养阶段试验室的温度均控制在25-30℃,每日辅助光照10小时,光照强度约1600勒克斯。

外植体的准备:种子选择色亮、粒大饱满、无病虫害的新鲜种子。枝条选取刚停止生长、枝稍展叶3-7片,基部枝箕枯黄或者开始剥落的枝条;秆节选取秆中、上部、枝箨紧裹、腔径小的竹节,侧芽末萌发或刚萌发。

种子处理与消毒;小心剥去种皮获得具有完整胚的竹种子,将种子放入干净的培养瓶中,每瓶100-120粒。用自来水清洗数遍后加水至培养瓶容积的2/3左右浸泡种子12小时,再清洗一次种子,转至超净工作台进行消毒。种子消毒是先用无菌水清洗2次,再用氯化汞或次氯酸纳浸泡1-2小时,之后再用无菌水清洗3次。

枝条处理与消毒;将选取的新鲜竹秆或枝条剥去叶片和叶鞘,剪下秆芽或枝芽,留4-5厘米,芽两端各2厘米;放入干净的培养瓶中,每瓶15-20个,自来水冲洗数遍后移入超净工作台。枝条消毒是将枝芽或秆芽先用无菌水清洗2次,然后用酒精清洗10秒,再用氯化汞或次氯酸纳浸泡,之后再用无菌水清洗3次。

接种与培养:在超净工作台内,将种子接种到MS培养基中,每瓶4-5颗;枝芽或秆芽每瓶3个;接种完成后,在瓶外做好标记,放到培养架上进行培养。

种子幼苗的转接;在幼苗长出第3片叶子时,就可以进行转接。在超净工作台内,将幼苗打顶,去根,并转接到分化培养基中,每瓶2-3棵。当幼苗分化出多个丛芽时,去掉种子,将分化的苗分成2-3株,用同样的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10-15天转接1次。

枝芽或秆芽的转接;在枝芽或节芽长到3-5厘米长时,剪去芽的顶端,去除顶端优势,并更换为丛芽增殖的培养基。培养20天左右开始分化,待丛芽长到2-3厘米,去掉枝条,转接到相同的培养基,使其继续分化。之后12-15天转接1次。

在分化出一定数量的苗后,将长得壮的苗转入生根培养。生根培养基中添加6-BA1.0毫克/升和萘乙酸0.3毫克/升。培养12天左右,培养苗开始长根。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亚洲热带地区和非洲马达加斯加岛有分布。多生于河边或疏林中。

主要价值

竿为建筑、造纸用材,也可做果园的香蕉支柱用材。宜选作中国南方园林的观赏竹种。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