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解龍頭箭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了解龍頭箭竹
圖片來自植物通網

龍頭箭竹(龍頭箭竹)一般指龍頭竹,龍頭竹(學名:Bambusa vulgaris Schrader ex Wendland)是禾本科、簕竹屬灌木或喬木狀竹類植物,地下莖合軸型。竿叢生,竿稍疏離,高可達15米,尾梢下彎,節間深綠色,竿壁稍厚;節處稍隆起,竿基數節具短氣根,分枝常自竿下部節開始,主枝較粗長。籜鞘早落,先端在與籜片連接處呈拱形,但在與籜耳連接處作弧形下凹;籜耳甚發達,彼此近等大而近同形,長圓形或腎形,斜升,籜舌邊緣細齒裂,籜片易脫落,三角形,背面疏生暗棕色小刺毛,腹面在脈間密生暗棕色小刺毛,葉鞘初時疏生棕色糙硬毛,後變無毛;葉耳常不發達,多為寬鐮刀形,葉舌截形,全緣;葉片窄被針形,兩表面均無毛,先端漸尖具粗糙鑽狀尖頭,基部近圓形而兩側稍不對稱,假小穗以數枚簇生於花枝各節;小穗稍扁,含小花,基部托以數片具芽苞片;外稃背面近頂端被短毛,內稃略短於其外稃,花柱細長,柱頭短。

分布於中國雲南南部。亞洲熱帶地區和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有分布。多生於河邊或疏林中。 竿為建築、造紙用材,也可做果園的香蕉支柱用材。

形態特徵

灌木或喬木狀竹類,地下莖合軸型。竿叢生,竿稍疏離,高8-15米,直徑5-9厘米,尾梢下彎下部挺直或略呈「之」字形曲折;節間深綠色,長20-30厘米,幼時稍被白蠟粉並貼生以淡棕色刺毛,老則無粉無毛,竿壁稍厚;節處稍隆起,竿基數節具短氣根,並於籜環之上下方各環生一圈灰白色絹毛;分枝常自竿下部節開始,每節數枝至多枝簇生,主枝較粗長。籜鞘早落,背面密生脫落性暗棕色刺毛,干時縱肋稍隆起,先端在與籜片連接處呈拱形,但在與籜耳連接處作弧形下凹;籜耳甚發達,彼此近等大而近同形,長圓形或腎形,斜升,寬8-10毫米,邊緣具彎曲細繸毛;籜舌高3-4毫米,邊緣細齒裂,並被極短的白色細纖毛;籜片直立或外展,易脫落,寬三角形至三角形,背面疏生暗棕色小刺毛,腹面在脈間密生暗棕色小刺毛,尤以其基部更密,先端的邊緣內卷形成堅硬的銳尖頭,基部稍作圓形收窄,且其寬度約為籜鞘先端寬的一半,邊緣在近基部處具彎曲細繸毛。葉鞘初時疏生棕色糙硬毛,後變無毛;葉耳常不發達,若存時,多為寬鐮刀形,邊緣無毛或僅具少數繸毛;葉舌高1毫米或更低,截形,全緣;葉片窄被針形,一般長10-30厘米,寬13-25毫米,兩表面均無毛,先端漸尖具粗糙鑽狀尖頭,基部近圓形而兩側稍不對稱,小橫脈在葉下表面略微可見。

假小穗以數枚簇生於花枝各節;小穗稍扁,狹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2-3.5厘米,寬4-5毫米,含小花5-10朵,基部托以數片具芽苞片;小穗軸節間長1.5-3毫米;穎1或2片,背面僅於近頂端被短毛,先端具硬尖頭;外稃長8-10毫米,背面近頂端被短毛,先端具硬尖頭;內稃略短於其外稃,具2脊,脊上被短纖毛;鱗被3,長2-2.5毫米,邊緣被長纖毛;花葯長6毫米,頂端具一小簇短毛;花柱細長,長3-7毫米,柱頭短,3枚。[1]

主要變種

黃金間碧竹(Bambusa vulgaris Schrader ex Wendland f. vittata (Riviere & C. Riviere) T. P. Yi)竿黃色,節間正常,但具寬窄不等的綠色縱條紋,籜鞘在新鮮時為綠色而具寬窄不等的黃色縱條紋。中國廣西、海南、雲南、廣東和台灣等省區的南部地區庭園中有栽培。 大佛肚竹(Bambusa vulgaris Schrader ex Wendland cv. Wamin McClure)竿綠色,下部各節間極為短縮,並在各節間的基部腫脹。中國華南以及浙江、福建、台灣等省的庭園中栽培。

繁殖方法

組培繁殖:

外植體。龍頭竹種子、播種苗稈芽、扦插苗稈芽、扦插苗枝芽、成年竹稈芽、成竹枝芽。

培養基。採用MS基本培養基。成分為大量元素20毫克/升,微量元素5毫克/升,鐵鹽5毫克/升,有機物2毫克/升,肌醇0.5克/升,蔗糖30克/升,瓊脂(5.0-6.0)克/升。在組織培養不同階段添加不同的生長調節物質;外植體叢芽誘導階段添加1.5%6-BA,叢芽增殖階段添加2.0%6-BA,生根培養階段則採用1.0%6-BA和0.3%NAA相配合。

消毒藥劑。酒精、次氯酸鈉和氯化汞。

方法:以下各培養階段試驗室的溫度均控制在25-30℃,每日輔助光照10小時,光照強度約1600勒克斯。

外植體的準備:種子選擇色亮、粒大飽滿、無病蟲害的新鮮種子。枝條選取剛停止生長、枝稍展葉3-7片,基部枝箕枯黃或者開始剝落的枝條;稈節選取稈中、上部、枝籜緊裹、腔徑小的竹節,側芽末萌發或剛萌發。

種子處理與消毒;小心剝去種皮獲得具有完整胚的竹種子,將種子放入乾淨的培養瓶中,每瓶100-120粒。用自來水清洗數遍後加水至培養瓶容積的2/3左右浸泡種子12小時,再清洗一次種子,轉至超淨工作檯進行消毒。種子消毒是先用無菌水清洗2次,再用氯化汞或次氯酸納浸泡1-2小時,之後再用無菌水清洗3次。

枝條處理與消毒;將選取的新鮮竹稈或枝條剝去葉片和葉鞘,剪下稈芽或枝芽,留4-5厘米,芽兩端各2厘米;放入乾淨的培養瓶中,每瓶15-20個,自來水沖洗數遍後移入超淨工作檯。枝條消毒是將枝芽或稈芽先用無菌水清洗2次,然後用酒精清洗10秒,再用氯化汞或次氯酸納浸泡,之後再用無菌水清洗3次。

接種與培養:在超淨工作檯內,將種子接種到MS培養基中,每瓶4-5顆;枝芽或稈芽每瓶3個;接種完成後,在瓶外做好標記,放到培養架上進行培養。

種子幼苗的轉接;在幼苗長出第3片葉子時,就可以進行轉接。在超淨工作檯內,將幼苗打頂,去根,並轉接到分化培養基中,每瓶2-3棵。當幼苗分化出多個叢芽時,去掉種子,將分化的苗分成2-3株,用同樣的培養基進行繼代培養,10-15天轉接1次。

枝芽或稈芽的轉接;在枝芽或節芽長到3-5厘米長時,剪去芽的頂端,去除頂端優勢,並更換為叢芽增殖的培養基。培養20天左右開始分化,待叢芽長到2-3厘米,去掉枝條,轉接到相同的培養基,使其繼續分化。之後12-15天轉接1次。

在分化出一定數量的苗後,將長得壯的苗轉入生根培養。生根培養基中添加6-BA1.0毫克/升和萘乙酸0.3毫克/升。培養12天左右,培養苗開始長根。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雲南南部。亞洲熱帶地區和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有分布。多生於河邊或疏林中。

主要價值

竿為建築、造紙用材,也可做果園的香蕉支柱用材。宜選作中國南方園林的觀賞竹種。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