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于同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于同隐(1917年8月6日~2017年2月6日 ),江苏无锡人。复旦大学高分子专业的创建人和学术带头人、教授、高分子科学家和化学教育家。193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

1951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浙江大学教授,复旦大学教授、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化学世界》杂志副主编。从事高分子粘弹性和高分子合金研究。1984年领导研制成功微孔聚丙烯中空纤维人工肺。著有《高分子粘弹性》。 发表论文60余篇。

人物履历

1917年8月6日 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

1934年考取浙江大学化学系。

1938年 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重庆兵工署材料研究所工作。

1943-1946年 任浙江大学助教和讲师。

1947-1950年 在美国密西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任密西根大学研究助理。

1951年 任浙江大学教授。

1952年 任复旦大学教授。

1955年 任复旦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

1958年 任复旦大学化学系高分子研究所副所长。

1960年 任复旦大学化学系高分子教研室主任。

1978-1986年 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届、二十一届理事会理事。

1982年 任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

1987年 受聘中国纺织大学任兼职教授。

2017年2月6日,于同隐教授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1]

成就贡献

五十余年来,于同隐在教学以外,长期从事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学术上突出的成就是开发了对生产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不等活性缩聚动力学这一新领域,和以高分子硬弹性的理论研究为基础,研制了取得重大社会效益的人工肺。

研究工作

这一时期于同隐的主要研究工作是通过孚兹(Wurtz)反应合成芳基硅烷,如四(对甲苯基)硅烷等,并针对芳基-硅烷容易断裂等问题,成功地进行了它们的硝化、溴化和氧化反应。用硝酸铜和乙酸酐在室温条件下硝化得到三(对甲基间硝基苯基)对甲苯基硅烷,产率接近定量;用N-溴代丁二酰亚胺溴化时,生成三(对溴甲基苯)溴硅烷,水解得出相应的硅醇,其中的溴甲基经索美勒(Sommelet)反应生成醛基;用铬酸酐和乙酸酐氧化时得出四(对羧苯基)硅烷。从对(三甲硅基)甲苯开始,将甲苯基中的甲基溴化成溴甲基,从而制得对(三甲基硅基)苄基取代的乙酰乙酸乙酯等,应用索美勒反应制得醛;将对(三甲硅基)甲苯氧化成相应的羧酸后,用亚硫酰氯和氨水处理,得到对(三甲硅基)苯甲酰,在用亚硫酰氯处理时,克服了硅-碳键的断裂现象。

1958年根据国家迫切需要发展高分子工业的需要,于同隐受命筹建化学系高分子研究所和高分子教研室,一般人往往认为高分子和有机化学差不多,于同隐早就认识到高分子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作为一个教学和科研单位,仅仅只有接近于有机合成的高分子合成是不够的,必须还有高分子物理化学、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工艺才是完整的教学和科研体系。但在那时教研室内连高分子化学都是新鲜的名词,更缺乏高分子物理。于同隐虽然学的是有机化学,为了事业的发展,决心带头去搞高分子物理。经过几年的努力,制造和购置了部分仪器,结合实际选定了课题,在出产品的同时,写出了论文,培养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也充实了教学内容,自力更生地建成了比较完整的高分子教研室。[2]

主要论文

1 于同隐,徐凌云,吴世晖.硅有机化合物Ⅰ,应用Wurtz反应合成四芳基硅烷.化学学报,1958,24:170-173

2 林子森,吴世晖,于同隐等.硅有机化合物Ⅲ,对(三甲硅基)甲苯的衍生物.化学学报,1960,26:7-10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