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於同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於同隱(1917年8月6日~2017年2月6日 ),江蘇無錫人。復旦大學高分子專業的創建人和學術帶頭人、教授、高分子科學家和化學教育家。1938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學系。

1951年獲美國密歇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浙江大學教授,復旦大學教授、材料科學研究所所長,《化學世界》雜誌副主編。從事高分子粘彈性和高分子合金研究。1984年領導研製成功微孔聚丙烯中空纖維人工肺。著有《高分子粘彈性》。 發表論文60餘篇。

人物履歷

1917年8月6日 出生於江蘇省無錫市。

1934年考取浙江大學化學系。

1938年 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學系,畢業後在重慶兵工署材料研究所工作。

1943-1946年 任浙江大學助教和講師。

1947-1950年 在美國密西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任密西根大學研究助理。

1951年 任浙江大學教授。

1952年 任復旦大學教授。

1955年 任復旦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教研室主任。

1958年 任復旦大學化學系高分子研究所副所長。

1960年 任復旦大學化學系高分子教研室主任。

1978-1986年 當選為中國化學會第二十屆、二十一屆理事會理事。

1982年 任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研究所所長。

1987年 受聘中國紡織大學任兼職教授。

2017年2月6日,於同隱教授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1]

成就貢獻

五十餘年來,於同隱在教學以外,長期從事高分子化學和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學術上突出的成就是開發了對生產實踐有重要指導意義的不等活性縮聚動力學這一新領域,和以高分子硬彈性的理論研究為基礎,研製了取得重大社會效益的人工肺。

研究工作

這一時期於同隱的主要研究工作是通過孚茲(Wurtz)反應合成芳基硅烷,如四(對甲苯基)硅烷等,並針對芳基-硅烷容易斷裂等問題,成功地進行了它們的硝化、溴化和氧化反應。用硝酸銅和乙酸酐在室溫條件下硝化得到三(對甲基間硝基苯基)對甲苯基硅烷,產率接近定量;用N-溴代丁二酰亞胺溴化時,生成三(對溴甲基苯)溴硅烷,水解得出相應的硅醇,其中的溴甲基經索美勒(Sommelet)反應生成醛基;用鉻酸酐和乙酸酐氧化時得出四(對羧苯基)硅烷。從對(三甲硅基)甲苯開始,將甲苯基中的甲基溴化成溴甲基,從而製得對(三甲基硅基)苄基取代的乙酰乙酸乙酯等,應用索美勒反應製得醛;將對(三甲硅基)甲苯氧化成相應的羧酸後,用亞硫酰氯和氨水處理,得到對(三甲硅基)苯甲酰,在用亞硫酰氯處理時,克服了硅-碳鍵的斷裂現象。

1958年根據國家迫切需要發展高分子工業的需要,於同隱受命籌建化學系高分子研究所和高分子教研室,一般人往往認為高分子和有機化學差不多,於同隱早就認識到高分子是一門綜合性學科,作為一個教學和科研單位,僅僅只有接近於有機合成的高分子合成是不夠的,必須還有高分子物理化學、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工藝才是完整的教學和科研體系。但在那時教研室內連高分子化學都是新鮮的名詞,更缺乏高分子物理。於同隱雖然學的是有機化學,為了事業的發展,決心帶頭去搞高分子物理。經過幾年的努力,製造和購置了部分儀器,結合實際選定了課題,在出產品的同時,寫出了論文,培養了青年教師和研究生,也充實了教學內容,自力更生地建成了比較完整的高分子教研室。[2]

主要論文

1 於同隱,徐凌雲,吳世暉.硅有機化合物Ⅰ,應用Wurtz反應合成四芳基硅烷.化學學報,1958,24:170-173

2 林子森,吳世暉,於同隱等.硅有機化合物Ⅲ,對(三甲硅基)甲苯的衍生物.化學學報,1960,26:7-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