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云南省道路交通运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云南省道路交通运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09年,为进一步加快道路交通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发展建设的步伐。以人—车—路(环)大型驾驶模拟系统平台为核心,通过整合交通工程学院各专业学科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并利用交通工程学院云南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的“高原大气模拟内燃机仿真实验平台”和云南省高校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的“城市道路交通运行与控制仿真实验平台”的技术资源优势,进一步深化车辆与交通物流类各专业学科的仿真教学实验的开发与应用;通过构建先进的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与资源共享网络平台,逐步形成了覆盖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车辆工程[1]和物流工程四个专业的完整性较好、系统性较强、层次分明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该体系秉承“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原则进行建设。

研究方向

结合车辆与交通工程的设计和实践特点,构建了虚拟仿真教学实验项目;特别针对高风险、高成本、高污染等在实际中难以开展的实验项目,重点设计虚拟教学实验,为教学实验提供重要的补充;还设计了部分探索性、创新性实验,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基地。

发展历史

云南省道路交通运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起源于昆明理工大学道路交通虚拟仿真实验室。2000年伊始,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云南省科技厅资助的“人—车—环境交通虚拟仿真的研究”项目的研究基础上,由云南省交通厅、昆明市科技局、昆明市建设局及昆明理工大学等单位先后持续资助,研发出了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2]的面向道路交通的人—车—路(环)大型驾驶模拟系统平台,于2004年通过专家鉴定,并投入使用。2008年成果获云南省技术发明奖,2009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

科研条件

中心坚持“资源共享,共同建设”的方针,通过实验室开放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实验中心每年面向全校道路交通运输大类专业学生(含研究生)850人,开设37门实验课程,实验人时数为125800人时/年。设备完好率99%,设备利用率高。为提高运行效率,中心在人员、仪器设备、实验设施、教学安排等方面实行集中管理,从而实现了资源共享、人员合理流动和实验室开放的良好局面。此外,中心还承担学生毕业设计和课外科技与创新活动,并面向社会对外开放。

项目建设

中心已完成的68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建设,服务于3个专业。中心教学资源将通过道路交通运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网站、昆明理工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共享,本校师生可以按照身份信息在中心教学管理平台上注册后,便可以通过中心网站,在校园内、外授权使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平台。

资源使用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借助于PC、笔记本、PAD、智能手机等多种终端设备,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可较好地满足校内多学科、多专业、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需求,切实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