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雲南省道路交通運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雲南省道路交通運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009年,為進一步加快道路交通虛擬仿真教學實驗發展建設的步伐。以人—車—路(環)大型駕駛模擬系統平台為核心,通過整合交通工程學院各專業學科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並利用交通工程學院雲南省內燃機重點實驗室的「高原大氣模擬內燃機仿真實驗平台」和雲南省高校智能交通系統工程研究中心的「城市道路交通運行與控制仿真實驗平台」的技術資源優勢,進一步深化車輛與交通物流類各專業學科的仿真教學實驗的開發與應用;通過構建先進的虛擬仿真教學實驗與資源共享網絡平台,逐步形成了覆蓋交通工程、交通運輸、車輛工程[1]和物流工程四個專業的完整性較好、系統性較強、層次分明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體系。該體系秉承「虛實結合、相互補充、能實不虛」的原則進行建設。

研究方向

結合車輛與交通工程的設計和實踐特點,構建了虛擬仿真教學實驗項目;特別針對高風險、高成本、高污染等在實際中難以開展的實驗項目,重點設計虛擬教學實驗,為教學實驗提供重要的補充;還設計了部分探索性、創新性實驗,為大學生提供創新基地。

發展歷史

雲南省道路交通運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起源於昆明理工大學道路交通虛擬仿真實驗室。2000年伊始,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雲南省科技廳資助的「人—車—環境交通虛擬仿真的研究」項目的研究基礎上,由雲南省交通廳、昆明市科技局、昆明市建設局及昆明理工大學等單位先後持續資助,研發出了我國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2]的面向道路交通的人—車—路(環)大型駕駛模擬系統平台,於2004年通過專家鑑定,並投入使用。2008年成果獲雲南省技術發明獎,2009年獲雲南省科技進步獎。

科研條件

中心堅持「資源共享,共同建設」的方針,通過實驗室開放提高資源利用率,通過深化實驗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發揮資源的最大效益。實驗中心每年面向全校道路交通運輸大類專業學生(含研究生)850人,開設37門實驗課程,實驗人時數為125800人時/年。設備完好率99%,設備利用率高。為提高運行效率,中心在人員、儀器設備、實驗設施、教學安排等方面實行集中管理,從而實現了資源共享、人員合理流動和實驗室開放的良好局面。此外,中心還承擔學生畢業設計和課外科技與創新活動,並面向社會對外開放。

項目建設

中心已完成的68個虛擬仿真實驗項目的建設,服務於3個專業。中心教學資源將通過道路交通運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網站、昆明理工大學網絡教學平台實現共享,本校師生可以按照身份信息在中心教學管理平台上註冊後,便可以通過中心網站,在校園內、外授權使用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系統平台。

資源使用方式靈活多樣,可以藉助於PC、筆記本、PAD、智能手機等多種終端設備,在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的同時,可較好地滿足校內多學科、多專業、不同層次的實驗教學需求,切實提高了學生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