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云栖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云栖寺,又称"云栖山寺",佛教(法眼宗)历史名寺。与灵隐、净慈、虎跑、昭庆诸刹齐称杭州五大丛林名刹之一。

云栖寺始建于北宋乾德五年,吴越王为伏虎志逢禅师兴建的三座寺院之一。治平二年改称"栖真院"。明弘治七年,因山洪突发,寺院经像随水漂没,荡然无存。明隆庆五年,净土八祖莲池袾宏大师见寺宇荒败,乃思重新兴修,设禅室,讲三教合一、禅净合一之义,深得僧俗崇奉,附近名贤大儒纷纷前来就教,莲池也因此被敬称为"云栖大师",寺院终得复兴,寺殿规模亦逐年恢复提升,俨然成为一方大丛林,世称"云栖宗"。清代康、干之际是云栖寺空前鼎盛的时期,清康熙三十八年圣祖御题"云栖"及"松云间"二额,乾隆十六年题"香门净土"、"悦性亭"、"修篁深竹"三额,二十七年又题"西方极乐世界安养道场"额。康熙帝也曾多次来此,并写了不少诗篇。此后寺院虽屡有毁建,始终不复昔日繁盛。民国时期云栖寺终因年久失修,落没草莽。1962年原寺址辟为杭州市工人休养院,寺前冲云楼、舒篁阁也陆续辟为茶室。2002年工人休养院由杭州市总工会移交给杭州市园文局。

2002年10月,云栖景区景点改扩建工程启动并实施,2003年下半年景区对外开放,但佛寺已黯然无存。

云栖寺历史上与绍兴市之小云栖为姐妹寺。

寺庙由来

云栖寺(现已废) :杭州五大名刹之一,与灵隐、净慈、虎跑、昭庆齐名。

旧传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五云山上的五彩祥云,常飞集坞中栖留,并经久不散,故名云栖。

宋乾德五年吴越国建云栖寺。

治平三年改栖真院。

隆庆五年复标云栖旧名至今。

历史沿革

云栖寺始建于北宋乾德五年(967年),是吴越王为伏虎志逢禅师兴建的三座寺院之一。

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改名为"栖真"。此后寺院虽有发扬演播,但一直名声不著。明弘治七年(1494年),当地连降暴雨,山洪突发,寺院经像随水漂没,只剩废墟。隆庆五年(1571年),一代名僧莲池驻地重建,复标云栖旧名。此后,寺院复兴,规模日渐宏大,终成杭城一方著名大丛林,莲池也因其德行名播四海,被众信徒敬称为云栖大师,附近名贤大儒纷纷前来就教,明孝定皇太后还将其绘像置于宫中,礼敬有加。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正月,憨山大师去杭州云栖寺为袾宏作《莲池大师塔铭》。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圣祖御题"云栖"及"松云间"二额。乾隆十六年(1751年)题"香门净土"、"悦性亭"、"修篁深竹"三额,二十七年(1762年)又题"西方极乐世界安养道场"额。康熙帝曾多次来此,并写了不少诗篇。云栖寺前有大竹,康熙赐名为"皇竹"。当时寺内建筑有山门、正殿、禅堂、法堂、祖堂、藏经阁、华严堂、大悲阁等数十幢建筑,金碧辉煌,装饰华丽,蔚为壮观。嘉庆十七年(公元1803),云栖寺不慎失于火灾,火烧殿宇房屋六十余间,嘉庆皇帝特颁内帑并谕募缘重修。此后寺院屡有毁建,至民国时期,繁盛之景不再,终因年久失修,寺宇败落。

1964年12月3日,云栖寺莲池大师塔坛和佛像在文革中拆除。

1962年原寺址辟为杭州工人休养院。寺前冲云楼、舒篁阁也陆续辟为茶室。

2002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决定搬迁景点内的市总工会工人休养院。

2002年10月,云栖景区改扩建规划设计方案确定。

2003年下半年云栖景区对外开放。

2004年9月云栖景区景点改扩建工程完工,但是云栖寺却荡然无存。

云栖寺历史上与绍兴市之小云栖为姐妹寺。 [1]

创寺历程

杭州群山环绕,其中最高者,是西湖西南,钱塘以北的五云山。传说古时有五色的瑞云经常盘旋在山顶,汇集于西坞,经久不散,故得此名。登上五云山,南北二高峰尽在足下。山势西南而行,与东北向的钱塘江会和,山水相应,实是一处灵淑钟贤的宝地。

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吴越王时大将凌超为伏虎大扇志逢禅师在此建寺。志逢禅师的寺院最初只是建筑在五云山的山顶。到了北宋天禧三年(公元1020),宋真宗赵恒"赐额'真际院',兼辟云栖、天池二院,为三刹。其中云栖院最为幽静,距梵村十里之径。附近有青龙、圣义、金液名泉三眼,寺后东冈即是壁观峰。明孝宗弘治七年(公元1494),"霖雨发洪,殿宇、经像,随水漂没",寺院毁圮,梵刹不存。至莲池大师北来,古杭云栖寺业已荒废近百年。明·冯梦祯《云栖纪事·云栖兰若志》《杭州佛教文献丛刊》第一辑第二册 杭州出版社2006版第191页清·成杰、等圆著《云栖纪事·圣驾幸寺恭纪》《杭州佛教文献丛刊》第一辑第二册 杭州出版社2006版第177页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莲池大师三十七岁,乞食经过梵村,见到云栖山水幽寂,溪山窈窕,草树蒙密,实为修行的佳所,天然的阿兰若处。遂于此建草屋三楹,意欲终老于此。大师一人于此精进修行,吊影寒岩,曾绝粮七日,倚壁危坐而已。云栖自古多虎。吴越时志逢禅师为云栖寺主,他每日携带大扇去市集乞钱,然后买肉饲喂老虎,老虎渐渐驯伏。每到志逢禅师日暮回山的时候,老虎即来迎接,用虎背驮着志逢禅师归寺,人称伏虎禅师。莲池大师来到云栖的时候,这里老虎依然众多,环山四十里内,每年伤人不下数十,当地居民为虎患所迫。大师悲心萌发,为之诵经,并为老虎施食,渐渐的老虎不再伤人,村人都很感激大师。还有一次,天气亢旱久不下雨,村民看到大师一来就消除了虎患,对大师十分虔信,再次乞求大师祷雨。莲池大师笑着推辞:"吾但知念佛,无他术也。"村民不信,再三祈请。大师不得已来到梵村,绕着田埂敲着木鱼念佛。结果大雨随着大师的身后足迹而至,顿时解决了村民久旱无雨的困境。

村民由驯虎与祷雨两件事情中,认识到莲池大师是一个有道行的僧人,都希望大师能长久驻锡在云栖,护佑民众。村民纷纷从家中运来砖瓦木料,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自告奋勇的为大师建造兰若。在掘地的时候,挖出了古杭云栖寺的柱基,村民们说:"此云栖寺故物也。师福吾村,吾愿鼎新之,以永吾福。"

不日兰若成。然外无崇门,中无大殿,惟禅堂安僧,法堂奉经像,余取蔽风雨耳。自此法道大振,海内衲子归心。凡丛林所应添置的房舍、物品,日增月益。莲池大师又定僧约十条领众,昼夜六时念佛之声不绝于山谷。莲池大师在此开始了长达四十四年的弘法利生历程。古杭云栖寺在莲池大师的整饬下,梵刹重辉,遂成丛林。

殿堂盛景

云栖寺为北宋乾德5年,伏虎禅师创建,为法眼宗名寺。明隆庆5年,袾宏大师见寺宇荒败,乃重新兴修,设禅室,讲三教合一、禅净合一之义,深得僧俗崇奉,寺殿亦逐渐恢复,世有"云栖宗"之称,与灵隐、净慈、虎跑、昭庆诸刹齐名,成为杭州五大丛林之一。

治平三年改栖真院,隆庆五年复标云栖旧名。

上世纪三十年代,临海项氏士元编纂《云栖志》十卷,其《自序》有:"杭为浙省首区,西南一带,湖山秀美,选佛之场,栖真之宅,环列错峙,五云在诸山中尤为秀耸,江湖映带,南北两峰,均落腕中,山之西麓,云栖寺在焉。境则变喧而幽,土则去秽而净,盖五云擅有杭州山水之美,云栖尤占五云之胜也。溯兹寺自宋乾德间伏虎禅师开山以来,中经吴越王钱氏暨释袜宏发扬演播,慧光日启,逮至有清,圣祖世宗高宗辈迭次巡幸,加以褒崇,香火益盛。嘉道以还,虽火患频遭,故物多化灰烬,而寺僧凤翔、瑞真等咸克发抒愿力,锐志重兴,承钵之徒,亦能笃守老实念佛之戒,以故宗风广扇,迄今未衰,祗园绀宇,先后增辟,以视畴昔,更远驾而上之"。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云栖志》成书时,云栖寺还是一个殿宇完整,道风纯正的净土道场。据志载,其时殿宇有韦驮殿、大殿、药师殿、地藏殿、祖师殿、长生福殿、夫人殿等七处,堂有念佛堂、禅堂、法堂、静观堂、寿惠堂、行积堂、斋堂等七所,轩有翠竹轩、补云轩、五云深处等,此外尚设有僧房、客房、库房、厨房、书记室、工役室、豆腐室、杂物室等生活用房。

《寺志》中有"云栖寺全图"一幅,是一张标有丈量尺寸的平面图,颇有参考价值。《寺志》书首有莲池大师像,继有"总图"以明本寺之区域,次揭"寺图"以示庄严,再依次凡名胜古迹,寺藏文物等,均有照片以存真。此类之摄影计有"云栖竹径"、"云栖道上之回龙亭"、"云栖寺前之松云亭"、"莲祖塔院之石径"、"莲祖塔院之头门"、"莲祖真身塔龛"、"云栖寺山门"、"云栖寺大殿"、"莲池大师遗墨"、"董文敏(其昌)手书《金刚经》真迹"、"青林高会图"等。

今佛寺已不存在。 [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