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云游歌二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云游歌二首

来自 懂视网 的图片

作品名称:云游歌二首

创作年代:南宋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白玉蟾

云游歌二首南宋南宋时内丹理论家白玉蟾的作品之一。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1]

正文

云游难,云游难, 万里水烟四海宽。说着这般滋味苦, 教人怎不鼻头酸。初别家山辞骨肉, 腰下有钱三百足。思量寻师访道难, 今夜不知何处宿。不觉行行三两程, 人言此地是漳城。身上衣裳典卖尽, 路上何曾见一人。初到孤村宿孤馆, 鸟啼花落千林晚。晚朝早膳又起行, 只有随身一柄伞。渐渐来来兴化军, 风雨萧萧欲送春。惟一空自赤毵瑉, 囊中尚有三两文。行得艰辛脚无力, 满身瘙痒都生虱。茫然到此赤条条, 思欲归乡归未得。争奈旬余守肚饥, 埋名隐姓有谁知。来到罗源兴福寺, 遂乃捐身作仆儿。初作仆时未半月, 复与僧主时作别。火云飞上支提峰, 路上石头如火热。炎炎畏日正烧空, 不堪赤脚走途中。一块肉山流出水, 岂曾有扇可摇风。且喜过徐三伏暑, 踪迹于今复剑浦。真个彻骨彻髓贫, 荒郊一夜梧桐雨。黄昏四顾泪珠流, 无笠无蓑愁不愁。偎傍茆檐待天晓, 村翁不许住檐头。闻说建宁人好善, 特来此地求衣饭。耳边但闻惭愧声, 阿谁可具慈悲眼。忆着从前富贵时, 低头看鼻皱双眉。家家门首空舒手, 那有一人怜乞儿。福建出来到龙虎, 上清宫中谒宫主。未相识前求挂搭, 知堂嫌我身䍀缕。恰似先来到武夷, 黄冠道士叱骂时。些儿馊饭冷熟水, 道我孤寒玷辱伊。江之东西湖南北, 浙之左右接西蜀。广闽淮海数万里, 千山万水空碌碌。云游不觉已多年。 道友笑我何风颠。旧游经复再去来。 大事忽忽莫怨天。我生果有神仙分, 前程有人可师问。于今历练已颟顸, 胸中不着一点闷。记得兵火起淮西, 凄凉数里皆横尸。幸而天与残生活, 受此饥渴不堪悲。记得武林天大雪, 衣衫破碎风刮骨。何况身中精气全, 犹自冻得皮迸血。又思古庙风雨时, 香炉无火纸钱飞。神号鬼哭天惨惨, 露冷云寒猿夜啼。又思草里卧严霜, 月照苍苔落叶黄。未得些儿真受用, 如何禁得不凄凉。偶然一日天开眼, 陈泥丸公知我懒。癸丑中秋野外晴, 独坐松阴说长短。元来家里有真金, 前日辛勤枉用心。即得长生留命诀, 结茆静坐白云深。炼就金丹亦容易, 或在山中或在市。等闲作此云游歌, 恐人不识云游意。

尝记得洞庭一夜雨,无蓑无笠处。 偎傍茅檐待天明,村翁不许檐头住。 又记得武林七日雪,衣衫破又裂。 不是白玉蟾,教他冻得皮迸血, 只是寒彻骨。又记得江东夏热时, 路上石头如火热,教我何处歇。 无扇可摇风,赤脚走不辍。 又记得青城秋月夜,独目松阴下, 步虚一阕罢,口与心说话。 寒烟漠漠万籁静,彼时到山方撮乍。 又记得潇湘些小风,吹转华胥梦, 衔山日正红。一声老鸦鸣, 鸦鸣过耳寻无踪。这些子欢喜, 消息与谁通。又记得淮西兵马起, 枯骨排数里。欲餐又无粮, 欲渴又无水。又记得一年到村落, 瘟黄正作恶。人来请符水, 无处堪摸索。神将也显灵, 乱把鬼神捉。又记得北邙山下行, 古墓秋草生,纸钱雨未干。 白杨风潇潇,荒台月盈盈。 一夜鬼神哭不止,赖得度人一卷经。 又记得通衢展手处,千家说惭愧, 万家说调数。倚门眼看鼻, 频频道且过。满面着尽笑, 喝骂叫吾去又记得入堂求挂搭,嫌我太蓝缕。 直堂与单位,知堂言不合。 未得两日间,街头行得匝。 复入悲田院,乞儿相混杂。 又记得几年霜天卧荒草,几夜月自绝倒。 几日淋漓雨,古庙之中独自坐。 受尽寒,忍尽饥, 未见些子禅,未见些子道。 贤哉翠虚翁,一见便怜我。 说一句痛处针便住,教我行持片饷间骨毛寒。 心花结成一粒红,渠言只此是金丹。 万卷经,总是闲。 道人千万个,岂识真常道。 这些无跷蹊,不用暗旗号。 也是难,八十老翁咬铁盘, 也是易,一下新竹刀又利。 说与君云游今几春,蓬头赤毵瑉, 那肯教人识。[2]

人物简介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

十二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且长于书画。遂笃志玄学,别家遍访名师,苦志修炼,参游各地,于惠州得遇泥丸真人,扔归罗浮,授以金丹火候之法,后居广东省海丰县莲花山得道,称为琼绾紫清真人。

后出家为道士,师事陈楠九年,陈楠逝后,游历天下,后隐居著述,致力于传播丹道。

白玉蟾为南宗第五代传人,即“南五祖”之五。“南宗”自他之后,始正式创建了内丹派南宗道教社团。飞升后封号为“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先生”。其哲学引儒家理学入道,丹法道儒结合。

白玉蟾不仅对道学或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倾拜得五体投地,塑朱熹遗像,并给予以极高的评价:

皇极坠地,公归于天,武夷松竹,落日呜蝉。 ——《诲琼玉蟾先生文集》卷六议朱文公赞》

而且,他的《无极图说》,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交相辉映,他的著作中不仅吸收了很多程颢、陆九渊理学的思想和语汇,如“万法从心生,心心即是法”(《海琼白真人语录》卷四),“至道在心,即心是道,六根内外,一般风光”(同上,卷三《东楼小参》);而且,同样吸收了大量理学家的思想资料和语汇,如“知止"、“道心”、“气"、“精气”等等。众所周知苏轼思想受老庄哲学、道家养生影响非常大,白玉蟾也深受苏轼影响并把苏轼当成本家。白玉蟾祖师诗文之中常称苏东坡为“坡仙”,可为了解苏轼者也。[3]

人物生平

6岁丧父,母改嫁澄迈县白家,改名白玉蟾(白出生时,母梦有白色蟾蜍入怀)。7岁能赋诗,12岁应童子科落第,渐厌恶科举仕途。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16岁时离家云游,养真于儋州松林岭。23岁只身渡海到大陆各地求师。最后入住武夷山止止庵,师从道教南宗四世祖陈楠,尽得其道术。并遵师命至黎母山遇真人授“上注法篆洞法玄累诀”,创立道教南宗宗派。

嘉定年间(1208~1225年),诏入太乙宫中,为皇帝讲道,被封为紫清明道真人。后往来名山,行踪莫测。绍定二年(1229年),卒于盱江(今江西省境内,一说卒于今海南省定安县文笔峰)。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

著作

著有《海琼集》、《道德宝章》、《罗浮山志》、《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由其徒彭耜合篡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白玉蟾诗,以明正统癯仙重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六卷、续集二卷为底本。校以影印《道藏》本《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称简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明万历蓝格钞《海琼白真人文集》(简称明钞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刘双松安正堂刊《新刻琼琯白先生集》(简称刘本),清乾隆刊《宋海琼白真人诗文全集》(简称乾隆本)。校本多出底本之时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为一卷。[4]

历史评价

王弘诲在《张事轩集》:“吾乡自丘文庄相、而白海琼仙二先生诗文出,业已彪炳艺林,为后世经世之宗,后之作者不可及已。

唐顺之《左编》:“蓬头跣足,一衲弊甚,而神情清爽。喜饮酒,不见其醉,出言成章,文不加点,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四方,大字草书,视之若龙蛇飞动,兼善篆隶。”

中国历史学家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道教南宗的建立,较晚于北宗,其创始者是南宗宁宗时代的白玉蟾……嘉定十年至十五年是白玉蟾的活动时期,道教南宗即创建于此时”。

参考资料

  1. 白玉蟾 古诗文网
  2. “白玉蟾”诗词全集 云游歌二首 诗词名句网
  3. 白玉蟾简介 国学荟网
  4. 白玉蟾 汉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