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个庙石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五个庙石窟是古代瓜、沙地区(今瓜州、敦煌地区)以敦煌莫高窟为中心的外围中、小石窟之一,位于莫高窟正南约100公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县城西北20公里的党河西岸峭壁上。洞窟开凿在党河水冲刷形成的砂崖上,砂崖高约30米,洞窟悬于半崖,距地约12——15米。在由南向北长约300米的悬崖峭壁上,现存的洞窟共有19个,唯有中间5窟可以登临,故被人们称为“五个庙”,其中1个已在早年被毁[1]。在与五个庙石窟相对的党河东岸上,存有4个残窟。从五个庙上溯约5公里处,存有1个石窟,俗称为“一个庙”。

地理位置

位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城西北20公里,距敦煌90公里。

壁画内容

五个庙石窟壁画多被烟熏画写,有的还被铲挖。保存较好的一号窟,内有中心柱,柱四周绘有塔形佛龛,龛内绘一佛二菩萨。壁画内容和莫高窟、榆林窟以及其他敦煌石窟所绘题材大体相似,但也有不少独特之处。正壁(北壁)正中绘佛像,已被剥蚀。左侧绘六臂观音,右侧绘十一面观音。西壁正中绘弥勒经变,弥勒佛端坐正中,身旁有护侍菩萨、弟子、天王和神将。左右上侧绘有一种七收、树上生衣以及写经、嫁娶、奔丧场面,有农民驾牛扶犁耕作及收割等采自现实生活的形象,图中几个农夫均戴少数民族尖顶帽。左侧绘坛城图,右侧绘水月观音。

观音俯首坐在一轮皓月前,身后水面碧波荡漾;近处山石嶙峋,翠竹挺拔、荷花盛开,水鸟嬉戏;远处天宫楼阁,金碧辉煌,云飞雾动,相互交映。东壁绘炽盛光佛,手执金轮,上方两侧绘出黄道12宫及28宿,黄道12宫分别绘于12个圆圈中,其画法与莫高窟61窟[2]甬道的黄道12宫图形相似。

28宿则是站在云霄里的28位天人形象。二号窟分前后室,前室已崩毁,后室呈正方形,人字坡顶。正中砌“凹”形佛台,已无佛像,壁画被严重烟熏,无法辨认。

三号窟前室也已被毁,窟中心原塑有大型佛像,后被人破坏。佛顶项光上墨书“大佛寺”三字,四壁及藻井壁画虽比较完整,但被烟熏的厉害。壁画内容有药师变、弥勒变、维摩变、劳度叉斗圣、十六臂观音等,边上有晚于壁画的西夏文、回鹘文题记。四号窟也仅存后室,壁画里的文殊变中还有少数民族的僧人形象。

艺术价值

文物专家根据五个庙石窟的窟形和现存壁画判断,现有的四个石 窟,其中一个开凿于北魏,在西夏或元代曾重修;三个开凿于五代、宋(即曹氏归义军时期), 壁画经历代绘制,多层重叠。底层为北魏时期作品,表层壁画多为五代、北宋、沙州回纥、西夏、元等各个时期绘制。五个庙石窟壁画丰富了敦煌石窟艺术的内容,也是研究河西地区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2006年,甘肃省文物局安排专项经费,委托省文物保护维修研究所对五个庙石窟实施了安全防护。

视频

五个庙石窟 相关视频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寻找最美蒙古丽人宣传片-肃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