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子之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五子之歌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作品名称;五子之歌

作品出处;《史记.夏本纪》;《尚书》

文学体裁;诗歌

改  编;唐人同谷子

'''五子之歌'''》出自《尚书》中的《夏书》,《尚书》原有一百篇,有些篇都已散失了,但《五子之歌》还在,是其一篇,

五子之歌》是对中国最早的帝王亡国的叹息,体现了中国最早、最原始的政治思想,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神为本,唐人同谷子据典故也曾改编过《五子之歌》。[1]

典故

大禹的儿子启作为夏朝君主开启了“父传子,家天下”的世袭君主制时代。然而继承王位的儿子太康,就因为没有德行,导致老百姓反感。太康贪图享乐,在外打猎长期不归,国都被后羿侵占。太康的五个弟弟和母亲被赶到洛河边,追述大禹的告诫而作《五子之歌》,表达了五个人的悔意。

夏后太康失国,五位公子作五子之歌以示哀悼。

原文

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従,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

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

其五曰:“呜乎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大概意思

一、大禹说过,老百姓可以亲近,而不可轻视。人民为国家之本,本固了国家才能安宁。

二、大禹说过,不要贪图女色,打猎玩乐,嗜酒,豪华的住宅。只要有此一项,就会导致亡国。

三、陶唐氏部落本来有很广大的土地,因为失德,败坏纲常,导致灭亡.

四、大禹为后世楷模,治定了法典,因为太康废弃了典法,导致宗庙祭祀灭绝。

五、我们被后羿逼到洛河对岸,没有归宿,叹息不谨慎的行为,追悔莫及

译文

太康处在尊位而不理事,又喜好安乐,丧失君德,众民都怀着二心;竟至盘乐游猎没有节制,到洛水的南面打猎,百天还不回来。有穷国的君主羿,因人民不能忍受,在河北抵御太康,不让他回国。太康的弟弟五人,侍奉他们的母亲跟随太康,在洛水湾等待他。这时五人都埋怨太康,因此叙述大禹的教导而写了歌。

其中一首说:“伟大的祖先曾有明训,人民可以亲近而不可看轻;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就安宁。我看天下的人,愚夫愚妇都能对我取胜。一人多次失误,考察民怨难道要等它显明?应当考察它还未形成之时。我治理兆民,恐惧得像用坏索子驾着六匹马;做君主的人怎么能不敬不怕?”

其中第二首说:“禹王的教诲这样昭彰,可你在内迷恋女色,在外游猎翱翔;喜欢喝酒和爱听音乐,高高建筑大殿又雕饰宫墙。这些事只要有一桩,就没有人不灭亡。”

其中第三首说:“那陶唐氏的尧皇帝,曾经据有冀州这地方。现在废弃他的治道,紊乱他的政纲。就是自己导致灭亡!”

其中第四首说:“我的辉煌的祖父,是万国的大君。有典章有法度,传给他的子孙。征赋和计量平均,王家府库丰殷。现在废弃他的传统,就断绝祭祀又危及宗亲!”

其中第五首说:“唉!哪里可以回归?我的心情伤悲!万姓都仇恨我们,我们将依靠谁?我的心思郁闷,我的颜面惭愧。不愿慎行祖德,即使改悔又岂可挽回?”

五子之歌中的五位王子所居的地方为今河南巩义市花地嘴遗址。

唐人同谷子据典故改编的诗歌

五子之歌

唐·同谷子

邦惟固本自安宁,临下常须驭朽惊。

何事十旬游不返,祸胎从此召殷兵。

酒色声禽号四荒,那堪峻宇又雕墙。

静思今古为君者,未或因兹不灭亡。

唯彼陶唐有冀方,少年都不解思量。

如今算得当时事,首为盘游乱纪纲。

明明我祖万邦君,典则贻将示子孙。

惆怅太康荒坠后,覆宗绝祀灭其门。

仇雠万姓遂无依,颜厚何曾解忸怩。(雠读仇,同仇)

五子既歌邦已失,一场前事悔难追

五子之歌中体现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思想资源,是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与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

五子之歌中的“民惟邦本(民为邦本)”,释义为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这一思想反映了统治者的民本思想与清华简之厚父中的“民心惟本,厥作惟叶”的民本思想一样。其他体现民本思想的还有如:

尚书·虞夏书·皋陶谟》兴“五教”、定“五礼”、立“九德”、亲“九族“,坚持公正,刑教兼施等。如“五教”的内容即“父义、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皋陶的民本思想被夏朝君主做为重要的治国典章并实行,使得国富民强、天下大治。

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礼记·缁衣》)。

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哀公》)。“

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儒家西河学派的创始人子夏在《春秋谷梁传》中说“民者,君之本也”。

西汉著名政论家与文学家贾谊“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新书·大政》)。

唐太宗李世民“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贞观政要·君道》)

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的历时18年之久的隆万大改革运动,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张居正在《[[请蠲([juān],免除)积逋([bū],拖欠)以安民生疏]]》中言:“窃闻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

参考资料

  1. 《尚书·夏书·五子之歌》原文翻译及赏析,作品人物网 , 2021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