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尼亚语
亚美尼亚语(Հայերեն或Hayerēn)是亚美尼亚共和国及不被普遍承认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属于印欧语系的一支,但它没有任何近似语言,其38个字母的拼音系统更是独特的,不少语言学家因此对亚美尼亚语产生兴趣。[1] 亚美尼亚语目前广泛被亚美尼亚人使用。
语言学家将亚美尼亚语归为印欧语系的一个独立语族。亚美尼亚语与希腊语有一些共有衍徵。部分语言学家将亚美尼亚语、弗里吉亚语(Phrygian)及印度-伊朗语族归类于印欧语系之下,因为它们有一些共有衍徵。最近亦有一些语言学家提出将希腊语、亚美尼亚语、弗里吉亚语(Phrygian)及阿尔巴尼亚语归入印欧语系下的一个「巴尔干语族」(Balkan)。
亚美尼亚语有一个漫长的文学史,其现存最古老的文学作品是五世纪的圣经翻译。它的词彙在其历史上受伊朗的语言影响,特别是帕提亚语(Pathian),此外还受希腊语,拉丁语,古法语,波斯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和其他语言影响。现代亚美尼亚语有两种规范的形式,东亚美尼亚语和西亚美尼亚语,两者都可以用于理解当代亚美尼亚方言。几乎绝迹的Lomavren语是一个深受罗姆语(吉普赛语)影响的方言,使用亚美尼亚语的语法及大量由罗姆语演变而来的词彙,例如数字。
目录
语音系统
元音
现代亚美尼亚语有6个单元音。
前元音 | 央元音 | 后元音 | |||
---|---|---|---|---|---|
展唇元音 | 圆唇元音 | 展唇元音 | 圆唇元音 | ||
闭元音 | {{IPAslink|i {{lang|hy|ի i |
{{IPAslink|u {{lang|hy|ու u | |||
中元音 | Template:IPAslinkbr />{{lang|hy|ե, {{lang|hy|է e, ē |
{{IPAslink|ə {{lang|hy|ը ë |
{{IPAslink|o {{lang|hy|ո, {{lang|hy|օ o, ò | ||
开元音 | {{IPAslink|ɑ {{lang|hy|ա a |
辅音
鼻音 | 塞音/塞擦音 | 擦音 | 近音/边音/颤音/弹音 | |
---|---|---|---|---|
唇音 | m {{lang|hy|մ |
p, {{IPAslink|b, {{IPAslink|pʰ {{lang|hy|պ, {{lang|hy|բ, {{lang|hy|փ |
f, {{IPAslink|v {{lang|hy|ֆ, {{lang|hy|վ |
ʋ |
舌尖音 | n {{lang|hy|ն |
t, {{IPAslink|, {{IPAslink|tʰ / {{IPAslink|t͡s, {{IPAslink|d͡z, {{IPAslink|t͡sʰ {{lang|hy|տ, {{lang|hy|դ, {{lang|hy|թ / {{lang|hy|ծ, {{lang|hy|ձ, {{lang|hy|ց |
sIPAslink|z {{lang|hy|ս, {{lang|hy|զ |
l/IPAslink|r/{{IPAslink|ɾ {{lang|hy|լ / {{lang|hy|ռ / {{lang|hy|ր |
舌面音~硬腭音 | t͡ʃ, {{IPAslink|d͡ʒ, {{IPAslink|t͡ʃʰ {{lang|hy|ճ, {{lang|hy|ջ, {{lang|hy|չ |
ʃ, {{IPAslink|ʒ {{lang|hy|շ, {{lang|hy|ժ |
j {{lang|hy|յ | |
软腭音~声门音 | Template:IPAslink | h {{lang|hy|հ |
文字
亚美尼亚字母表(Հայոց գրեր Hayots grer or Հայոց այբուբեն Hayots aybuben)是用来书写亚美尼亚语的一种独有字母文字,由亚美尼亚语言学家及神学家圣梅斯罗布在约公元405年发明。其最早包含36个字母。在中世纪两个字母օ (o) and ֆ (f)被加入字母表。
在1920年代的书写改革中,引入了新字母և(大写ԵՎ),它是ե与ւ的连体字母。而字母Ւ ւ被取消,并作为新字母ՈՒ ու(在此之前为一个二合字母)的一部分。
参看
- ARMSCII(亚美尼亚语字符编码)
参考文献
- Adjarian, Herchyah H. (1909) Classification des dialectes arméniens, par H. Adjarian. Paris: Honoro Champion.
- Clackson, James. 1994. The Linguis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Armenian and Greek. London: Publications of the Philological Society, No 30. (and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 Fortson, Benjamin W. (2004) Indo-European Language and Culture.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 Hübschmann, Heinrich (1875) "Über die Stellung des armenischen im Kreise der indogermanischen Sprachen," Zeitschrift für Vergleichende Sprachforschung 23.5-42. English translation
- Mallory, J. P. (1989) In Search of the Indo-Europeans: Language, Archaeology and Myth. London: Thames & Hudson.
- Vaux, Bert. 1998. The Phonology of Armenian. Oxford: Clarendon Press.
- Vaux, Bert. 2002. "The Armenian dialect of Jeruslame." in Armenians in the Holy Land. "Louvain: Pe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