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交易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交易税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在汉字的历史上,人们通常把秦代之前留传下来的篆体文字和象形文字称为“古文字[1]”,而将隶书和之后出现的字体称为“今文字”。因此,“隶变[2]”就成为汉字由古体(古文字)演变为今体(今文字)的分界线。

名词解释

交易税指对牲畜、棉花、土布、粮食、药材等5种产品,经牙纪在市场成交时向买方从价征收的一种税。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华北区等革命根据地人民政府就曾在乡村集市征收交易税。目前我国已经取消了交易税的课征。

交易税的发展

1949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颁发的《华北交易税暂行办法》规定,交易税的税率:牲畜为4%、棉花、粮食、布匹均为2%,税款由买方缴纳。1950年1月,政务院公布的《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将交易税列为全国性税种之一,但由于未颁发统一的交易税条例,各地区的征税办法仍不尽相同。直到1951年3月第三届全国税务会议对交易税的征收品目、税率及手续费等作了原则规定后,才在全国统一推行。

1951年11月,为适当平衡机制棉布与土布税负,土布交易改征货物税。1953年修正税制时,将交易税中的棉花交易税并入商品流通税;粮食交易税改征货物税;停征药材交易税;仅保留牲畜交易税,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税种。1962年,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制订的《集市交易税试行规定》,开征集市交易税。至此,中国的交易税只有牲畜交易税和集市交易税两个税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