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京山屈家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京山屈家岭》,中国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报告。考古学专刊丁种第17号。196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约10万字,插图55幅,彩色图版2版,单色图版56版。书后附录《江汉平原新石器时代红烧土中的稻谷壳考查》与英文提要。1.绪言。概述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的位置、地理环境与发掘工作情况。2.地层堆积。阐明屈家岭遗址地层堆积情况。文化层堆积较厚,层次多者达10层,其间还夹有烧土层。从地层堆积和出土物分析,可分为三段,烧土层以下是一段属早期,烧土层以上包括二、三段堆积,属晚期。3.早期文化遗存。包括灰坑、墓葬与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等遗物,对各类遗物所举的标本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4.晚期文化遗存。有墓葬与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及装饰品等遗物。晚期遗物比早期遗物丰富多样。其中大量出土的蛋壳彩陶杯、碗、彩陶纺轮和陶鼎、豆等器物,具有独自的特点。5.结论。对屈家岭遗址发掘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就其文化性质、年代分期与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分析。这里出土了一批具有地区特点的器物群,如彩陶纺轮、朱绘黑陶、蛋壳彩陶与陶碗、鼎、豆等均有别于其他古文化。它是新发现的一种古文化遗存,可命名为“屈家岭文化”。是生息于江汉平原地区原始先民所创造的。其相对年代应晚于黄河流域早期龙山文化,而早于商殷文化。当时的经济生活,是以农业为主,兼营狩猎业,饲养狗、猪等家畜。从出土的稻谷壳可知,当时居民还种植水稻。从出有崇拜象征父权的陶祖与可供氏族集体使用的大型陶锅分析,其社会发展阶段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时期。

本书是对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发掘成果的全面总结。首次提出“屈家岭文化”的新命名,这对探讨长江流域古文化面貌与原始社会史的有关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书中报道的灰坑等遗迹,均未绘制该遗迹的平面图、剖面图与它们的分布图,使读者难以了解这些遗迹的具体形制与分布情况。

作者介绍

主编张云鹏(1925—),山东省济南市人。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人类学系。曾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馆工作。主要从事江汉地区的原始文化的发掘与研究,论文有《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收获》等。

相关信息

名著是书籍中的精华。它标志着人类认识发展的水平,影响乃至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乃至支配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1]。《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筛选出价值高、作用大、影响广的一万部名著,把它们汇集一起,根据科学文化知识体系的区别和联系加以分门别类,并逐部作出精要的诠释。可以说,这是对科学文化的一次总结,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科学文化建设工程。这部辞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书[2]

视频

京山屈家岭 相关视频

京山屈家岭.mpg
屈家岭大墓着实令人期待,发现了很多神秘信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