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屈家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京山屈家岭》,中国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报告。考古学专刊丁种第17号。196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约10万字,插图55幅,彩色图版2版,单色图版56版。书后附录《江汉平原新石器时代红烧土中的稻谷壳考查》与英文提要。1.绪言。概述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的位置、地理环境与发掘工作情况。2.地层堆积。阐明屈家岭遗址地层堆积情况。文化层堆积较厚,层次多者达10层,其间还夹有烧土层。从地层堆积和出土物分析,可分为三段,烧土层以下是一段属早期,烧土层以上包括二、三段堆积,属晚期。3.早期文化遗存。包括灰坑、墓葬与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等遗物,对各类遗物所举的标本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4.晚期文化遗存。有墓葬与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及装饰品等遗物。晚期遗物比早期遗物丰富多样。其中大量出土的蛋壳彩陶杯、碗、彩陶纺轮和陶鼎、豆等器物,具有独自的特点。5.结论。对屈家岭遗址发掘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就其文化性质、年代分期与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分析。这里出土了一批具有地区特点的器物群,如彩陶纺轮、朱绘黑陶、蛋壳彩陶与陶碗、鼎、豆等均有别于其他古文化。它是新发现的一种古文化遗存,可命名为“屈家岭文化”。是生息于江汉平原地区原始先民所创造的。其相对年代应晚于黄河流域早期龙山文化,而早于商殷文化。当时的经济生活,是以农业为主,兼营狩猎业,饲养狗、猪等家畜。从出土的稻谷壳可知,当时居民还种植水稻。从出有崇拜象征父权的陶祖与可供氏族集体使用的大型陶锅分析,其社会发展阶段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时期。
本书是对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发掘成果的全面总结。首次提出“屈家岭文化”的新命名,这对探讨长江流域古文化面貌与原始社会史的有关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书中报道的灰坑等遗迹,均未绘制该遗迹的平面图、剖面图与它们的分布图,使读者难以了解这些遗迹的具体形制与分布情况。
作者介绍
主编张云鹏(1925—),山东省济南市人。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人类学系。曾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馆工作。主要从事江汉地区的原始文化的发掘与研究,论文有《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收获》等。
相关信息
名著是书籍中的精华。它标志着人类认识发展的水平,影响乃至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乃至支配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1]。《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筛选出价值高、作用大、影响广的一万部名著,把它们汇集一起,根据科学文化知识体系的区别和联系加以分门别类,并逐部作出精要的诠释。可以说,这是对科学文化的一次总结,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科学文化建设工程。这部辞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书[2]。
视频
京山屈家岭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2017年,有哪些科技著作值得一读?《连线》杂志为你推荐这些!,搜狐,2017-12-26
- ↑ 工具书是一种按某种体例编排的专供查找特定资料而不是供系统阅读的书籍,道客巴巴,201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