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京山屈家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京山屈家嶺》,中國江漢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發掘報告。考古學專刊丁種第17號。1965年科學出版社出版。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約10萬字,插圖55幅,彩色圖版2版,單色圖版56版。書後附錄《江漢平原新石器時代紅燒土中的稻穀殼考查》與英文提要。1.緒言。概述湖北京山屈家嶺遺址的位置、地理環境與發掘工作情況。2.地層堆積。闡明屈家嶺遺址地層堆積情況。文化層堆積較厚,層次多者達10層,其間還夾有燒土層。從地層堆積和出土物分析,可分為三段,燒土層以下是一段屬早期,燒土層以上包括二、三段堆積,屬晚期。3.早期文化遺存。包括灰坑、墓葬與生產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等遺物,對各類遺物所舉的標本進行了較詳細的描述。4.晚期文化遺存。有墓葬與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及裝飾品等遺物。晚期遺物比早期遺物豐富多樣。其中大量出土的蛋殼彩陶杯、碗、彩陶紡輪和陶鼎、豆等器物,具有獨自的特點。5.結論。對屈家嶺遺址發掘成果進行歸納總結。就其文化性質、年代分期與社會生活等方面進行分析。這裡出土了一批具有地區特點的器物群,如彩陶紡輪、朱繪黑陶、蛋殼彩陶與陶碗、鼎、豆等均有別於其他古文化。它是新發現的一種古文化遺存,可命名為「屈家嶺文化」。是生息於江漢平原地區原始先民所創造的。其相對年代應晚於黃河流域早期龍山文化,而早於商殷文化。當時的經濟生活,是以農業為主,兼營狩獵業,飼養狗、豬等家畜。從出土的稻穀殼可知,當時居民還種植水稻。從出有崇拜象徵父權的陶祖與可供氏族集體使用的大型陶鍋分析,其社會發展階段已進入父系氏族社會時期。

本書是對湖北京山屈家嶺遺址發掘成果的全面總結。首次提出「屈家嶺文化」的新命名,這對探討長江流域古文化面貌與原始社會史的有關問題,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但書中報道的灰坑等遺蹟,均未繪製該遺蹟的平面圖、剖面圖與它們的分布圖,使讀者難以了解這些遺蹟的具體形制與分布情況。

作者介紹

主編張雲鵬(1925—),山東省濟南市人。1952年畢業於浙江大學人類學系。曾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館工作。主要從事江漢地區的原始文化的發掘與研究,論文有《江漢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收穫》等。

相關信息

名著是書籍中的精華。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1]。《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京山屈家嶺 相關視頻

京山屈家嶺.mpg
屈家嶺大墓着實令人期待,發現了很多神秘信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