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亭江炮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亭江炮台,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亭头南般村,为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为第三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时间为1991年4月17日。

亭江炮台的历史年代为清。

修筑历史

亭江炮台,位于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亭头南般村。又称亭头炮台,与长乐的象屿炮台相互呼应、扼守闽江,形成闽江口第二道防线。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始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重修,光绪六年(1880年)、十二年(1886年)两次复修。由山巅主炮台、山边突出部前沿炮台、临江岸炮台群及山后弹药库组成[1]

光绪六年(1880年),闽浙总督何□组织重修。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马江战役中,炮台遭法国舰队炮火毁坏。光绪十二年(1886年),船政大臣裴荫森主持重修。抗日战争中,亭江炮台遭日军毁坏。

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炮台构造

主炮台在高约20米的小山包顶,三合土结构,半形,半地穴式(深1.85米,内径18.3米,墙厚3.3米);前沿炮台在主炮台所在小山包的半腰,呈“凹”字形,占地20平方米。

亭江炮台主炮台设在小山顶,有一个炮位,炮位基础为三合土,露天,呈半圆护墙式,炮口朝闽江江面,射界方位角度约120度。炮位三合土上铺设进口硬木,硬木间用螺钉连接成一体,使之整体承受火炮后座力。

半圆护墙共长36米,前后深10米,左右宽16米,高1.88米。护墙后端左右开口宽25.1米,其下方有通往左前方、右前方和左、右后方的隧道,分别与前沿炮台、岸炮台、弹药库和官兵休息室相通。

武器配置

弹药库在主炮台后的山坳里,呈长方形,长7.2米,宽6.6米,高3.1米。炮台与弹药库、炮台与炮台之间有地道相通,地道里设有休息室[2]。光绪十年(1884年)八月廿三日,法国侵华舰队在马尾港突袭福建水师后,遇亭江炮台官兵顽强抵抗。后法国海军陆战队登岸包抄,夺取并毁坏炮台。

主炮位直径6米,有深0.2米、宽0.45米的圆形凹槽,供主炮主轴架旋转定位用。主炮底座安装在直径2.5米,深1.5米的底孔上,上孔口有二道梯形口,其高度分别为0.18米和0.21米,火炮发射时的巨大后座力依靠底座和炮座架承受。210毫米(也称二十一生)克虏伯后膛钢炮炮轴转盘安装在主炮位底座上,主炮可以攻击中、远距离的江面目标。

视频

亭江炮台 相关视频

福建亭江炮台
2016.3.5《福州也有味》——亭江炮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