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亲历报应后才知因果可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为当村长心狠手辣 亲历报应后才知因果可畏!李老二就常常跑到街上去,把自己骗钱害人的事情说了又说,劝大家千万不要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欠下的,终归是要还的

原文

  故事发生在明末清初,距离京城几十里地的一个村子里。

  村里有两户人家交情很好,一户姓钱,人称钱员外,有钱的大户人家;一户姓李,人称李老二,是个泥水匠。李老二常去钱员外家做活,一来二去,两人就熟了,交情甚好,以兄弟相称。

  一日,钱员外全家要去远地办事,找来李老二说请李老二帮忙保管30坛好酒,说是放在家里恐怕家丁会喝掉。李老二当然是义不容辞地答应了。

  于是钱员外把30坛好酒寄放在李老二家里,李老二把这30坛酒放在一个房间里,上了锁。

  这钱员外一家一区2个月,还没有回来。

  这一天,李老二突然就想起那30坛酒了,于是就想看看酒的情况是否安好。

  打开锁进了门,却突然觉得很奇怪,按理,放了30坛好酒在这屋子里2个月了,这屋子里应该有酒香,但却一点酒味也闻不到。

  于是他就凑到酒坛封口去闻闻,确实没有一点酒味。

  而这些坛子都是用牛皮纸封口,纸上还写着大大的酒字,拿起坛子晃动,却感觉里面不像是有液体。

  他忍不住打开一个坛子来看,结果竟然发现里面是白花花的银子。

  他惊喜万分,把所有的坛子都打开,竟然也全部搜是银子,而将里面的银子都倒了出来,数一数,足足有3000两。

  李老二家境贫寒,面对这么多银子,顿时起了邪心,想占为己有。但又考虑到钱员外回来后问他要的时候要怎么应对?

  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偷梁换柱的妙计:到街上买来了酒,灌进坛子里,再封紧,银子他则偷偷埋了起来。

  过了些时日,钱员外一家回来了,也把30坛酒取了回去。

  当钱员外打开酒坛发现银子都成了酒时,顿时知道自己的银子已经被李老二掉包了,但苦于自己当时对外说的是酒,而他送回来的确实也是酒,就算报官,也没有证据。

  那可是钱员外一辈子的积蓄,这一下子就没了,受不了这打击,就郁闷成病了,不久就死了。

  李老二见钱员外死了,知道这钱钱家是拿不回去了,于是就挖出来,买房置地,还娶了几个小妾,过起了富裕的日子。

  很快,小妾就怀孕了,这更让李老二高兴不已,毕竟他的原配夫人一直没有怀孕,现在有了这么大的家业,没有孩子就没有继承人,那可不行。如今小妾一有身孕,继承人就有了着落了。

  随着时间推移,很快就到了小妾生产的时间了。

  这一天夜里,李老二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房里喝茶,结果门突然开了,走进来一个人,可不正是已经去世的钱员外?只见钱员外肩上搭着个褡裢,褡裢干瘪瘪的,看起来是内无一物,他笑眯眯地对李老二说:“我讨债来了。”

  李老二顿时吓醒了。刚醒来,就听婢女来报,说二少奶奶生了个少爷。

  李老二顿时感觉一阵寒意:莫非,这儿子是钱员外投胎来讨债了?

  这几乎就成了李老二心里的疙瘩了。

  好在这个儿子从小都很乖巧听话,还天资过人,读书过目不忘,教书先生说以后他一定能考取功名。这李老二的心才慢慢放下来了,也就对这儿子没有了戒心。

  转眼,18年过去了,李老二的儿子果然考中,还得了7品官位。

  这李老二那个高兴,大摆筵席,宴请亲朋好友来庆祝儿子成就功名。

  宴席上,就有人夸李老二的儿子不得了,人家都是要买官做的,他自己能考到功名,如果再花点银子,可以做品级更高的官呢。

  李老二一听,有理,于是就花了不少银子,给儿子买品级,果真是从7品升到了4品。

  这李老二的儿子功成名就,来说亲的人就多了,简直是要踏破李老二家门槛。但说也是奇怪,李家大少爷,一个都没看上,唯独钟情一位朝中大臣的千金小姐。

  于是李老二就又花了大把银子送礼,去提亲,女方终于答应了。婚期也定了下来了,只等完婚。

  李老二可开心了,又大摆筵席庆祝。在宴席上多喝了几杯,醉倒了。

  他又做了一个梦,而这个梦竟然是和18年前一模一样,只不过这次钱员外的褡裢是鼓鼓的,他笑呵呵地对李老二说:“18年前你欠我的债,我总算连本带息追回来了,还多了些利息”。

  说完就拍拍自己肩上的褡裢,然后说:“债也追完了,我该走了。”

  钱员外的话音刚落,李老二就被女佣惊慌的声音惊醒了:“老爷老爷,大事不好了,少爷病 了!”

  李老二吓得蹦起来,飞快地跑到儿子的房间,但是已经迟了,儿子已经咽了气了。

  他顿时跌坐在地,也是彻底明白了:儿子就是钱员外投胎来讨债的。

  细细算起来,从儿子出生到上学、买官、定亲,这些花费加起来三万两多了些。

  如今儿子没了,钱也用完了,真是报应。

  从此,李老二就常常跑到街上去,把自己骗钱害人的事情说了又说,劝大家千万不要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欠下的,终归是要还的。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钱来路 不正,现在占到了便宜,以后却要翻倍地还。

  欠下的,是一定要还的。

  因果报不一定都会出现在现世,但种下因,一定会有果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处,有些虽然信仰他教亦能获得,但毕竟佛教要高超、殊胜多了。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观乐观两种。

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系囹圄,饱尝铁窗滋味。而佛教更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称为恶道。)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邪淫,就不会有男偷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酒有害身体,早经医学一再证明。)如此,这个社会不是宁静、安乐的社会吗?因此我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的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时机,对不同资质的众生说最好的道理。[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