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親歷報應後才知因果可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為當村長心狠手辣 親歷報應後才知因果可畏!李老二就常常跑到街上去,把自己騙錢害人的事情說了又說,勸大家千萬不要做這種傷天害理的事情,欠下的,終歸是要還的

原文

  故事發生在明末清初,距離京城幾十里地的一個村子裡。

  村裡有兩戶人家交情很好,一戶姓錢,人稱錢員外,有錢的大戶人家;一戶姓李,人稱李老二,是個泥水匠。李老二常去錢員外家做活,一來二去,兩人就熟了,交情甚好,以兄弟相稱。

  一日,錢員外全家要去遠地辦事,找來李老二說請李老二幫忙保管30壇好酒,說是放在家裡恐怕家丁會喝掉。李老二當然是義不容辭地答應了。

  於是錢員外把30壇好酒寄放在李老二家裡,李老二把這30壇酒放在一個房間裡,上了鎖。

  這錢員外一家一區2個月,還沒有回來。

  這一天,李老二突然就想起那30壇酒了,於是就想看看酒的情況是否安好。

  打開鎖進了門,卻突然覺得很奇怪,按理,放了30壇好酒在這屋子裡2個月了,這屋子裡應該有酒香,但卻一點酒味也聞不到。

  於是他就湊到酒罈封口去聞聞,確實沒有一點酒味。

  而這些罈子都是用牛皮紙封口,紙上還寫着大大的酒字,拿起罈子晃動,卻感覺裡面不像是有液體。

  他忍不住打開一個罈子來看,結果竟然發現裡面是白花花的銀子。

  他驚喜萬分,把所有的罈子都打開,竟然也全部搜是銀子,而將裡面的銀子都倒了出來,數一數,足足有3000兩。

  李老二家境貧寒,面對這麼多銀子,頓時起了邪心,想占為己有。但又考慮到錢員外回來後問他要的時候要怎麼應對?

  他左思右想,終於想到了一個偷梁換柱的妙計:到街上買來了酒,灌進罈子里,再封緊,銀子他則偷偷埋了起來。

  過了些時日,錢員外一家回來了,也把30壇酒取了回去。

  當錢員外打開酒罈發現銀子都成了酒時,頓時知道自己的銀子已經被李老二掉包了,但苦於自己當時對外說的是酒,而他送回來的確實也是酒,就算報官,也沒有證據。

  那可是錢員外一輩子的積蓄,這一下子就沒了,受不了這打擊,就鬱悶成病了,不久就死了。

  李老二見錢員外死了,知道這錢錢家是拿不回去了,於是就挖出來,買房置地,還娶了幾個小妾,過起了富裕的日子。

  很快,小妾就懷孕了,這更讓李老二高興不已,畢竟他的原配夫人一直沒有懷孕,現在有了這麼大的家業,沒有孩子就沒有繼承人,那可不行。如今小妾一有身孕,繼承人就有了着落了。

  隨着時間推移,很快就到了小妾生產的時間了。

  這一天夜裡,李老二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在房裡喝茶,結果門突然開了,走進來一個人,可不正是已經去世的錢員外?只見錢員外肩上搭着個褡褳,褡褳乾癟癟的,看起來是內無一物,他笑眯眯地對李老二說:「我討債來了。」

  李老二頓時嚇醒了。剛醒來,就聽婢女來報,說二少奶奶生了個少爺。

  李老二頓時感覺一陣寒意:莫非,這兒子是錢員外投胎來討債了?

  這幾乎就成了李老二心裡的疙瘩了。

  好在這個兒子從小都很乖巧聽話,還天資過人,讀書過目不忘,教書先生說以後他一定能考取功名。這李老二的心才慢慢放下來了,也就對這兒子沒有了戒心。

  轉眼,18年過去了,李老二的兒子果然考中,還得了7品官位。

  這李老二那個高興,大擺筵席,宴請親朋好友來慶祝兒子成就功名。

  宴席上,就有人夸李老二的兒子不得了,人家都是要買官做的,他自己能考到功名,如果再花點銀子,可以做品級更高的官呢。

  李老二一聽,有理,於是就花了不少銀子,給兒子買品級,果真是從7品升到了4品。

  這李老二的兒子功成名就,來說親的人就多了,簡直是要踏破李老二家門檻。但說也是奇怪,李家大少爺,一個都沒看上,唯獨鍾情一位朝中大臣的千金小姐。

  於是李老二就又花了大把銀子送禮,去提親,女方終於答應了。婚期也定了下來了,只等完婚。

  李老二可開心了,又大擺筵席慶祝。在宴席上多喝了幾杯,醉倒了。

  他又做了一個夢,而這個夢竟然是和18年前一模一樣,只不過這次錢員外的褡褳是鼓鼓的,他笑呵呵地對李老二說:「18年前你欠我的債,我總算連本帶息追回來了,還多了些利息」。

  說完就拍拍自己肩上的褡褳,然後說:「債也追完了,我該走了。」

  錢員外的話音剛落,李老二就被女傭驚慌的聲音驚醒了:「老爺老爺,大事不好了,少爺病 了!」

  李老二嚇得蹦起來,飛快地跑到兒子的房間,但是已經遲了,兒子已經咽了氣了。

  他頓時跌坐在地,也是徹底明白了:兒子就是錢員外投胎來討債的。

  細細算起來,從兒子出生到上學、買官、定親,這些花費加起來三萬兩多了些。

  如今兒子沒了,錢也用完了,真是報應。

  從此,李老二就常常跑到街上去,把自己騙錢害人的事情說了又說,勸大家千萬不要做這種傷天害理的事情,欠下的,終歸是要還的。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錢來路 不正,現在占到了便宜,以後卻要翻倍地還。

  欠下的,是一定要還的。

  因果報不一定都會出現在現世,但種下因,一定會有果的,只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處,有些雖然信仰他教亦能獲得,但畢竟佛教要高超、殊勝多了。

佛教詳盡地剖析宇宙人生的問題,目的在使人對人生能獲得正確的認識。

一般人對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觀樂觀兩種。

而佛教的人生觀,嚴格說來,是既不屬於悲觀,也不屬於樂觀的,我們可以勉強稱它做:『中觀』。

什麼叫『中觀』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嘆人生,也不渾渾噩噩地虛擲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掃除一切人生的疑懼、苦悶和誤解,而正確地認識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認為眾生是一體的,休戚與共的,小我生活於大我之中。因此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對命運操縱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當,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勞,努力奮鬥,為了明日,必須獻出今天,沒有辛勤的耕耘,哪會有豐碩的收穫呢?

佛教的戒律,對人的行為並不是死的束縛,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極方面可以止惡防罪,在積極方面能夠鼓勵救人濟世。舉『不殺生』為例,它的真正精神與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殺,而是要去勸人戒殺,一個立志學菩薩道的人,自己殺生固是破戒,就是見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盜』、『說謊』,更要勸人不要偷盜、說謊,苦口婆心的,不厭其煩的勸人改邪歸正。

嚴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違犯五戒在社會上就不能立足,同時為國法所不容,最後只有身系囹圄,飽嘗鐵窗滋味。而佛教更認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違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將墮入地獄、畜生、餓鬼等三惡道了。(這三類眾生的報應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稱為惡道。)我們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夠了,人能不殺生,社會上就沒有殺人命案;能不偷盜,就沒有小偷、強盜;能不邪淫,就不會有男偷女娼,破壞家庭倫理的事;能不妄語也就不會有欺、詐、騙等事;能不飲酒,則身心愉快,頭腦清晰,不會因一時糊塗而闖禍。(酒有害身體,早經醫學一再證明。)如此,這個社會不是寧靜、安樂的社會嗎?因此我說佛教有淨化社會人心的功用。

佛從不生氣,或處罰弟子,在佛教經典中,絕對找不到佛發怒而用洪水、瘟疫來處罰人類的。

佛對弟子一直和顏悅色,諄諄教誨,他真的是『有教無類』——不論老、少、貧、富、貴、賤,同時包括宇宙間每一類眾生在內。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時機,對不同資質的眾生說最好的道理。[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