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亳州市天主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全景视觉网 的图片

亳州市天主教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准许外国天主教在国内传播。光绪五年(1879),英国传教士翟功昭来亳传教,鉴于城内人民的反抗情绪,遂在涩河口建天主堂。因教士包庇萎民,干涉亳州行政,引起与地方官府的纠纷。光绪二十六年(1901)以后,法籍总驿驻亳州传教,在城里州东街建天主教堂。德国人费彤神父相继来亳传教,修女有崔振岭、陈献云2人。当时天主教的经典有《六瑞经》、《致魂经》、《早晚课》、《周主日祷文》等,是教徒必修的课程。只有读完必修课,才准予受洗入教,成为真正的教徒。当地天主教隶属于蚌埠教区。

下设4个分堂:青杨树支堂(在古城北),有教徒600多人;油河支堂,有教徒300多人;支寨支堂,有教徒500多人;徐庙支堂,有教徒400多人。淝河集也有教堂。建国后,神父费彤回国,两个修女也回原籍,教堂改为民房,停止了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天主教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帝国主义传教士被驱逐出境。1958年,蚌埠教区自选自圣进步司铎周益斋为正权主教。1966年文革开始后,天主教堂被冲击,教堂被占用,有的改为学校,有的甚至被拆除,正常的宗教活动被迫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了宗教政策,平反了冤假错案。涡阳天主教堂恢复开放;州东天主教堂房产2002年落实了补偿政策。

目前,全市有天主教堂所一处,神甫1名,信教群众约1000人。

天主教

天主教”一词的西文源自希腊文,意为“全世界的”、“普遍的”。中文“天主”一词,为明末天主教传教士进入中国[1]后,借用中国原有名称对所信之神的译称,取意为至高至上的主宰,以与中国所信奉的神灵相区别,故称其教为天主教。天主教信奉天主和耶稣基督,尊耶稣生母玛利亚为“圣母”。“信经”[2]是天主教权威性的信仰纲要,也是信徒受洗入教时必读的经文。其中《使徒信经》是最古老的信经之一,共十二条,有“十二端信道”之说,囊括了天主教信仰的主旨,主要包括三大部分:1.相信全能的父上帝(天主)。他化成天地,创造人类。2.相信天主圣子(耶稣基督)。耶稣降生为人、救赎人类,受难(被处死)、复活、升天,末日审判时将再次降临。3.相信天主圣神(即圣灵)、圣教会、肉身复活等。

教区是天主教[3]使用的一种管理区域或机构,由数个堂区组成,并设有一位主教[4]担任最高领导者。1946年,中国天主教正式实行圣统制,将原有的传教区性质的代牧区改为正式的教区。此后共设有21个总教区、100个教区,以及30个宗座监牧区(初具雏形、尚未成立正式教区的传教区域),目前仍是圣座认定的教区划分。

参考文献

  1. 天主教的简介以及天主教在青海省的传播,青海新闻网,2006-08-20
  2. 信经,新浪博客,2011-11-03
  3. 天主教,中国政府网,2017-10-23
  4. 主教是什么?,新知网,20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