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统计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人口统计学 |
人口统计学是研究人口现象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人口再生产过程及其模式以及人口发展趋势的一门科学。它包括从静态的、动态的和未来人口发展趋势这样三个方面去进行观察、研究人口现象的数量特征及其内在联系。
一定地区一定时点条件下,人口的总量规模,人口性别结构,年龄结构,行业与职业结构,文化结构和民族结构等所显示的人口现象的数量特征,即谓之静态人口特征。人口统计学又不仅仅在于孤立地去描述这些人口现象的数量特征,而是尚要进一步去探明这些人口现象的各种内在联系,以揭示某一人口的性质与特点。
目录
内容目录
简史
早期研究
新纪元创新
体系
内容目录
阐述搜集整理反映人口现象的状态、变动过程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数量关系的方法论学科。它通过数量表现揭示人口现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是人口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口统计学作为方法论学科,首先阐明搜集人口统计资料的原理和方法,保证搜集的人口统计资料具有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其次,对搜集的人口统计资料进行系统加工和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深化对人口现象的认识。最后,为了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必须研究人口现象之间、人口现象同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关系,分析影响这些关系的因素及数量表现。人口统计学对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提供科学的、系统的方法论原则,人口统计学是人口统计工作和进行人口分析的理论基础。
简史
人口统计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早在公元前4500~前3800年巴比伦曾举办地籍调查,凡人口、农业、牲畜、物产均按族查记。巴比伦王萨尔恭在公元前3800年举行的户口调查,目的在于征兵、征税。公元前3050年,埃及法老为建造金字塔,亦举行过人口统计,搜集统计资料,调查居民的数目和财富。公元前6世纪,罗马王政时代之第六王塞维·图里乌创立了国势调查(census)制度,每个人必须在其所居住的市区登记,同时登记其财产的数量。至今,许多国家人口普查还用census这个词。
中国早在公元前2200年的夏朝即有了人口数字,到周朝已有完备的户口管理和人口统计制度。以后各朝代均有关于户口调查统计的记载,积累了大量的人口统计资料。尽管如此,直到近代以前,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人口统计理论,更谈不上形成完整的人口统计学。
早期研究
人口统计学的形成与完善是从17世纪开始的。英国政治算术派创始人之一J·格兰特通过研究伦敦死亡人口,于1662年发表了《关于死亡表的自然的和政治的考察》一书。这是人口统计学最早的著作。该书以人口问题为中心,阐述了出生率、死亡率、婴儿出生性别比、死亡人口的城乡差别等,编制了最初形式的死亡表(见生命表),并根据出生和死亡人数推算居民总人口数。
18世纪,在政治算术派中人口统计派占主导地位,研究的中心课题是人口推算。德国J·P·聚斯米尔希在1741年出版了《由人类之出生、死亡及繁殖证明人类变动中所存在的神的秩序》(简称《神的秩序》,进一步发展了格兰特的人口研究,发现了各种人口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聚斯米尔希是大量观察的倡导者,并为如何使概率论应用于人类生活提供了一个样本。英国的E·哈雷根据1687~1691年布勒斯劳市的出生、死亡统计资料编制了有名的哈雷生命表。法国的拉普拉斯把概率论应用于人口研究,使人口统计学向前推进了一步。他于1786年写了一篇关于巴黎的出生婚姻、死亡的论文,提出依据法国特定地方的出生率来推算全部人口的问题。比利时数理学派创始人L·A·凯特莱将大数定律引入人口统计学,揭示了表面上杂乱无章的带偶然性的人口现象存在着内在的必然性,肯定了在研究人口现象时的大数定律的作用。
最先使用“人口统计学”一词的是法国统计学家A·吉亚尔,他于1855年发表《人类统计或比较人口学大纲》,认为人口统计学是人类自然的和社会的历史。另一位法国经济学和统计学家勒瓦瑟尔认为,人口统计学是借助统计方法、探讨人类生命的各个方面,揭示人口一般过程及其各种规律的科学。人口统计长期以来是统计学发展的先驱,在历史上,20世纪以前的统计学家,几乎没有人不研究人口问题,人口统计学长期以来在人口学研究中占有核心地位的。
新纪元创新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统计工作的深入和扩大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人口统计学扩大了研究领域,广泛采用了数学分析方法和间接估算方法。间接估算法可以在人口统计资料不完备或不准确的情况下,补充有用的信息,提供准确的数据,特别在人口动态数据有缺陷时,可以快速地估计出死亡率和生育率水平及模式。美国人口学家A·J·科尔于1966年创立区域模型生命表,对那些缺乏婴儿和儿童死亡率可靠数据的国家或地区提供可供选择的模型。
对现代人口统计学有贡献的另一学者是英国医学统计学家W.布拉斯,他在1964年发表的《用普查和调查资料估算人口动态比率》中,根据存活的母亲人数和存活孩子数,间接推算生育率和死亡率。联合国对改进人口统计方法也做出了许多贡献,1967年出版的《手册 4──从不完全数据估计基本人口学指标的方法》,介绍了用普查留存率间接估计生命统计指标。
体系[1]
人口统计学由 3个互相衔接、互相联系的部分组成。
调查方法
①人口统计资料搜集方法,包括人口普查、人口经常性统计、人口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以及其他搜集人口统计资料的方法。这些方法共同组成搜集人口统计资料的完整体系,它们是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普查与人口经常性统计、人口普查与抽样调查、人口经常性统计与抽样调查都是互相结合使用的。
②人口统计资料的汇总与整理,有手工汇总和机器汇总两大类。人口统计学规定汇总、整理的原则和方法,对人口统计资料确定按性质和数量关系建立分类和分组体系,如城市人口分组、出生率死亡率分组、职业分类等等。
分析指数
人口分析方法。人口统计分析是统计分析方法和人口现象结合的产物,内容极为广泛。从分析方法上讲,有综合指标法、平均数法、相对数法、方差分析法、相关与回归分析法、图表法、人口数学模型等。从人口现象讲,有人口增长率和趋势分析,人口分析和人口构成(自然构成、经济构成、社会构成)分析,人口再生产过程(生育、死亡、迁移)分析,人口预测和目标分析,人口与经济、社会分析等等,包罗人口现象的各个方面。尤以人口增长战略分析、人口老化分析、生育率分析、死亡率和寿命分析、人口迁移流动与城镇化分析、家庭与婚姻分析、人口劳动就业分析、人口职业和文化分析、人口统计资料评估等,较为突出。此外,人口数学模型、人口微观模拟和间接估算法等也是发展较快的一些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