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工意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人工意识,(英语Artificial Consciousness, AC),是一个涉及人工智能和认知机器人学的领域,其目的是研究合成一个具有意识的人造物需要哪些必要条件。

神经科学的研究推测意识是由互相连结的脑区交互作用所产生的[1],这些脑区被称为意识相关神经区(NCC)。然而也有人反对这样的观点。人工意识的支持者则认为电脑可以模拟这种尚未完全明了的意识交互行为。在最近的研究里,Steven Ericsson-Zenith认为目前还缺少新方法和新机制去解释神经元的行为如何产生意识。在人工智能哲学中关于心灵、意识和精神状态的讨论中,人工意识也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话题。

哲学观点

关于意识的理论假设有很多种,所以关于人工意识的操作方案也有很多种。在哲学的语境下,关于意识最常见的分类方法可能是分为取用意识(Access consciousness)与现象意识(Phenomenal consciousness)。取用意识包括那些可以被知觉到的经验概念,而现象意识指的是那些不能被知觉到的,包括“纯感觉”、“它是怎样的”或者是感质。 (Block 1997).

关于可能性的争论

类型物理主义者和其他怀疑论者坚持认为,意识只能够在特别的物理系统中产生,因为意识的某些特性依赖于物理构成 (Block 1978; Bickle 2003).

Giorgio Buttazzo在他的文章《人工意识:幻想还是真实的可能》("Artificial Consciousness: Utopia or Real Possibility")中写道:我们现有的技术水平所能达到的自主水平“计算机在完全自主的运行模式下,不能表现出创造性、情感或者自由意志。一台计算机就像洗衣机一样,是由各部件构成的奴隶。”

对于其他理论家(例如功能主义者),他们将精神状态定义为因果关系序列。任何系统,不管其物理构成如何,只要能够形成同样的因果关系模式,就可以被认为拥有精神状态,包括意识。 (Putnam 1967)

基于计算的观点

关于人工意识的可能性,最明确的一个观点来自于戴维·查默斯。他在文章 Chalmers 2011中提出,对于构建一个有意识的心灵来说,恰当类型的计算就足够了。在摘要中,他这样定义他的目标:计算机能够执行计算。计算可以把握其他系统的抽象因果结构。

查默斯的观点中最具争议的部分是,他认为精神特性是“结构不变的”。精神的属性分为两方面,心理学的和现象学的。心理学属性,例如信仰知觉,是“由其因果关系定义的”。他根据Armstrong 1968 和 Lewis 1972 这两篇文章提出“具有同样因果拓扑结构的系统...会具有同样的心理学属性。”

现象学属性初看起来并不能够通过它们的因果关系结构来定义。要建立用因果关系结构来说明现象学属性的理论,需要经过证明[2]。查默斯为此提出了 “跳舞的感质证明” :查默斯首先假设,拥有不同的因果结构的智能主体可以拥有不同的体验。然后他让读者想象将其中一个主题逐个更换零件(比如制成的神经元件),使它渐渐变成另一个主体,在过程中保留它的因果结构不变。根据原假设,在这个变换的过程中,主题的体验会发生变化,然而由于因果拓扑结构没有变化,主体无法从中“意识”到自己的经验哪一点发生了变化。

而人工意识的反对者们认为,查默斯的证明依赖于,默认所有的精神属性和外部链接都可以经过因果结构的抽象过程。

视频

人工意识 相关视频

人工意识智能苏醒,化身美女,竟然想吸食人类的精气
人工智能一旦有了意识,人类毫无还击之力!一部极其超前的科幻片

参考文献

  1. 关于意识,神经科学准备摊牌了 ,搜狐,2019-04-29
  2. 倪梁康:人类意识与人工意识,中国社会科学网,2019-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