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格管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人格管理是一個專用術語。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1],是有着鮮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濃郁的文化意蘊、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結。漢字之美[2],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詞解釋

人格管理是許多企業的管理盲區。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逐漸超越了埋頭苦幹的「勞動力」範疇,成為企業「智慧資本」的重要載體。於是,企業界對存在於人腦海中的知識價值有了嶄新認識。因此,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基點也從貢獻勞動力的員工身上轉移到貢獻智慧的員工身上。如今,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儘管已廣泛流傳,但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仍存在一些「盲區」,例如對「知識員工」的人格管理不重視,企業未能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格管理的理念、原則和方法體系。

人格特性

不少國內外學者認為,人力資源管理應加強對員工人格管理的探索,尤其要重視對企業經營者、高層管理者的人格管理。人格管理已成為人力資源管理領域需要重點探討的課題。

現代社會的進步已由重數量轉為重質量。人的素質正是決定事物質量的根本因素。筆者認為,人的素質既與他的知識、能力和悟性有關,也與其人格密不可分,並以人格為中軸線。因此,人格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一個人事業和社會活動的效果和成敗。

從內涵的角度看,人格主要是指人的心理素質、思維方式、個性特點和進取精神。由此進一步產生了4個重要的人格特徵——使命感和責任心、敏感性和創新意識、合作精神、有目標的行為強度。人格的外延則是指,因重要的人格特徵結構而產生的個人形象,以及對周圍人的影響力。人腦海中智慧的釋放不僅需要組織的物質動力,更需要來自他人和群體的精神感召與激勵。

人格本身便是一種有價值的力量。作為組織的管理者只有依靠其人格所產生的威望(地位和權力難以產生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自己的員工。因此,組織領導者既是組織人格化的體現,也代表了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總體水平。對高科技企業而言,管理者的人格優劣對企業的成敗尤其重要。實踐證明,導致高科技企業失敗的諸多要素,無不與人的品質(人格)有關。所以,有學者認為,未來的企業管理將會以人格管理為核心。

管理重地

在美國東北大學的學者J.福勒奇看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首要任務是:物色和引進具有良好人格的專業人才。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如若忽視員工人格管理,企業其他的管理措施將收效甚微,甚至出現負面效應。

我國經濟學家吳稼祥在《體制障礙還是人格障礙》一文中也指出,由於不少著名企業家的人格缺陷(障礙),使得企業喪失了改革的契機而瀕臨困境。吳稼祥認為,陳舊的企業體制對企業管理者的人格影響主要表現為:官本位思想;由領袖崇拜積澱為領袖癮;左傾思想積澱成妄想癖;關係哲學積澱成嗜賭症,等等。這些「企業家」喜歡把企業經營視為權術遊戲,把投資變成權力押寶。如某酒業集團孤注一擲,將企業命運押在央視廣告標王上。此舉反映出了企業主要決策者的人格障礙,最終令企業「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舊的經濟體制還「塑造」了不少企業管理者、乃至員工的「政治人格」。無疑,這樣的人格與市場經濟機制所要求的「經濟人格」格格不入。前者要的是政治熱情、崇尚謀略和幕後行為;而後者則需要它的主人持「利潤眼光」看待經營,強調理性,崇尚博弈和公開競爭。因此,國內的企業管理者應儘快完成由「政治人格」向「經濟人格」的轉變,以適應企業持續發展的要求。

企業如若忽視員工人格培養,即使建立了最現代的薪酬管理、員工培訓、業績評價體系,也難以真正實現人力資源管理的理想目標。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曾提出「又紅又專」的人才培養理念。如今,企業依舊可以借鑑這個理念,再賦予其市場經濟的豐富內涵——「紅」就是要塑造員工優秀的人格:「專」即是提升他們的知識與技能。只有遵循這樣的思路,正確處理好人格與才能之間的關係,企業方能擁有「德才兼備」的管理者與員工。

豐富手段

企業的管理者除了要在理念上理順管理與人格之間的關係,還應藉助具體策略,實現對員工的人格管理。對企業而言,筆者覺得,目前可以從以下4方面着手實施人格管理:

充實考評內容

一直以來,企業對員工的考核與評估過多着眼於其工作表現和業績,而幾乎不關注員工個人智力價值的發揮與實現、心理素質的養成,以及人格的塑造。實質上,從人格的內涵和外延兩個方面考察、評價員工行為,並積極引導和發掘他的優良品質,進而提高其綜合素質,正是企業重要的社會責任之一。

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應立足長遠戰略,通過人格塑造和針對性的評估,以建立不帶濃重政治色彩的員工人格檔案。同時,管理者要避免空洞說教與強制性灌輸,運用心理學技巧,對員工進行個性化的成才設計、形象策劃和挫折諮詢等輔導。

糾正觀念偏差

目前,我國企業界在員工的選聘與任用上,常常側重從企業短期目標導向出發,只偏重員工的文憑與知識,因此把人才價值等同於專業技能,卻很少深入到人格層面考察他們,因此難免失之偏頗。最新理論研究表明,個人的專業技能與知識結構同其人格發展成正比關係——良好的人格有助於專業技能的提高和發揮。因此,企業應修正自身的人才觀念,在招聘、日常管理和人才培養等環節,充分考慮人格因素,建立相關測評體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