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民大会堂管理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人民大会堂管理局,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直属的司局级事业单位,负责管理人民大会堂,为党和国家举办重大活动提供场所与服务。

简介

人民大会堂始建于1958年10月,十个多月后竣工。1959年9月9日凌晨两点,建设该大会堂的提议者毛泽东来到现场视察。他在“大会堂”前加上“人民”两字,定名“人民大会堂”。1959年人民大会堂建成。后来成立了人民大会堂管理处,负责管理人民大会堂,起初隶属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简称国管局)。

1959年人民大会堂建成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送了一批文物珍品和艺术品给人民大会堂,许多珍品是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审视后确定的。1966年文革爆发后,红卫兵在“破四旧”中提出要将这批艺术品当做“四旧”通通砸烂。1966年9月,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召见国管局的杨亚人,交代人民大会堂的“红色革命化”布置工作。人民大会堂管理处的刘剑副处长、朗雷鸣副书记派了该处的陆学贵科长配合杨亚人的工作,由管理处将这批文物和艺术品分厅室编号后存放到人民大会堂地下室库房,按周恩来指示妥善保管,由杨亚人负责设计语录、诗词等展板,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负责制作,人民大会堂工作人员负责清理场地和张挂。同期杨亚人遵照周恩来及国管局领导指示,还负责“红化”布置北京饭店中南海几个大门、紫光阁、西花厅和宋庆龄住地等,用时近两年,直到1969年初杨亚人被下放到宁夏的五七干校劳动。文革期间,人民大会堂管理处改为人民大会堂管理局,转隶中共中央办公厅。197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将杨亚人借调到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工作,负责将人民大会堂的布置全面复原。

2007年第1期《党史博览》发表了署名武健华的回忆文章《我在参与逮捕“四人帮”前后的经历》,回顾了毛泽东逝世世后,决定并实施逮捕“四人帮”的全过程,其中提到“1976年10月4日上午,我和中央警卫局副局长毛维中、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局长刘剑,随同汪东兴以检查战备为名检查了拟作为隔离‘四人帮’地点的地下工程,并进行了安排布置[1]。”

人民大会堂自1959年建成后直到1979年一直对外封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年1月,万名群众走进人民大会堂举行春节大联欢。当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邓颖超表示:“大会堂这个禁区已经被打破了,它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同年7月15日,人民大会堂正式对社会开放。

2010年代,每两个月人民大会堂管理局都会集中组织局处级党员干部开展一次理论学习。在重大活动任务前,还要进行摸底排查,了解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同时人民大会堂管理局还加强干部职工普法教育,做到党员领导干部无违法违纪案件,全员无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及刑事案件,单位无“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前,人民大会堂管理局一般都要筹备数月。例如2004年全国两会,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副局长严沛接受采访时表示,会议筹备需要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全体动员,人民大会堂近千名工作人员忙碌近两个月,清洁七千平米地毯、擦洗四千块玻璃、给一千个门把手上铜油、更换五百个沙发网扣。

2010年代,人民大会堂管理局每年都录用高校应届毕业生为工作人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人事局统一安排考试和面试[2]。服务员、安检员等人民大会堂的其他岗位,由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到各地选招,并与人民大会堂管理局签订劳动合同。

职责

工作职责可以概括为“三服务”:“为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服务,为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服务,为各人民团体及人民群众服务。”重要职责就是“管理好、维护好、使用好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管理局负责“管理人民大会堂,为党和国家举办重大活动提供场所与服务。”业务范围是:“人民大会堂场所管理与设施维护,会议与宴请场所提供与相关服务,文艺活动场所提供与相关服务,参观接待与相关服务,相关办公服务,相关电子技术服务。”

视频

人民大会堂管理局 相关视频

人民大会堂 01集 妙笔宏图
人民大会堂 02集 神圣殿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