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人焉廋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人焉廋哉》出自宋代文学家洪迈的《容斋四笔》卷七。《容斋四笔》是洪迈编著的一部史料笔记。

《容斋随笔》分《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书未成而作者过世,故《五笔》仅为十卷。这部书内容范围颇广,资料甚富,包括经史百家、文学艺术、宋代掌故及人物评价诸方面内容。它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1]推它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

容斋四笔·序

始予作《容斋随笔》,首尾十八年,《二笔》十三年,《三笔》五年,而《四笔》之成,不费一岁。身益老而著书益速,盖有其说。嚷自越府归,谢绝外事,独弄笔纪述之习,不可扫除。故搜采异闻,但绪《夷坚志》,于议论雌黄,不复关抱。而稚子櫰,每见《夷坚》满纸,辄曰:“《随笔》、《夷坚》,皆大人素所游戏。今《随笔》不加益,不应厚于彼而薄于此也。”日日立案旁;必俟草一则乃退。重逆其意,则衷所忆而书之。櫰嗜读书,虽就寝犹置一编枕畔,旦则与之俱兴。而天啬其付,年且弱冠,聪明殊未开,以彼其勤,殆必有日。丈夫爱怜少子,此乎见之。于是占抒为序,并奖其志云。

原文

孔子论人之善恶,始之曰:“视其所以①。”继之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②”。然后重言之③曰:“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盖以上之三语详察之也。而孟氏一断以眸子,其言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④,胸中不正,则眸子膫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匿⑤廋哉?”说者谓:“人与物接之时,其神在目。故胸中正,则神精而明。不正,则神散而昏。心之所发,并此而观,则人之邪正不可匿矣。言犹可以伪为,眸子则有不容伪者。孔圣既已发之于前,孟子知言之要,续为之说,故简亮⑥如此。”旧见王季明云,太学士子尝戏作一论,其略云:“知人焉廋哉之义,然后知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之义。知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之义,然后知人焉廋哉之义。孔子所云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者,详言之也。孟子所云人焉廋哉者,略言之也。孔子之所谓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即孟子之所谓人焉廋哉也。孟子之所谓人焉廋哉,即孔子之所谓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也。”继又叠三语为一云:“夫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虽曰不同,而其所以为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未始不同。”演⑦而成数百字,可资一笑,亦几于侮圣言⑧矣!

注释

①视其所以:观察他所结交的朋友。

②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观察他为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手段,了解他的心情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

③重言之:重复说。

④了焉:明亮的样子。

⑤匿:藏匿。

⑥简亮:简洁明确。

⑦演:推演,衍生。

⑧几于侮圣言:几乎是对圣人言论的侮辱。

译文

孔子在谈到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善恶时,开始说“要观察他所交接的朋友”,接着说“要观察他为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手段,了解他的心情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最后重复说:“一个人的善恶怎么能隐藏得住呢,一个人的善恶怎么能隐藏得往呢?”以上这三句话,是孔子通过详细观察所得出的结论。而孟子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提出以眼睛来判断。他说:“观察一个人的善恶,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了。因为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的丑恶。心正,眼睛就明亮。心不正,眼睛就昏暗。听一个人说话时,注意观察他的眼睛,这个人的善恶,又能往哪里隐藏呢?”有人说:“人在与物接触的时候,他的神情集中表现在眼睛上。心正,注意力集中,眼睛就明亮。心不正,注意力分散,眼睛就昏暗。正与不正,出之内心。由此看来,一个人的心邪与心正是隐藏不住的。说话可以弄虚作假,但是眼睛是不能弄虚作假的。关于这一点,孔子早已提出,孟子亦深知孔子所说的总旨,进一步阐发,所以简洁明确。”过去听王季明说,太学的士子曾经戏作一篇文章,大意是说:“明白‘一个人的善恶又能往哪里隐藏呢?’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就会明白‘一个人的善恶怎么能隐藏得住呢?一个人的善恶怎么能隐藏得住呢?’这句话的意思。明白了后一句话的意思,然后也会明白前一句话的意思。孔子所说的‘一个人的善恶怎么能隐藏得住呢?一个人的善恶怎么能隐藏得住呢?’是详细而言的。孟子所说‘一个人的善恶又能往哪里隐藏呢’是粗略而言。孔子连用‘一个人的善恶怎么能隐藏得住呢,一个人的善恶怎么能隐藏得住呢?’即是孟子所说的‘一个人的善恶怎么能隐藏得住呢?’反过来说,孟子所说的也就是孔子所说。不仅如此,继之而来的,还有三次重复‘一个人的善恶怎么能隐藏得住呢?’这句话为一句话,虽然与单独使用与重复使用有所不同,而其所以三次重复写作‘一个人的善恶怎么能隐藏得住呢、一个人的善恶怎么能隐藏得住呢,一个人的善恶怎么能隐藏得住呢?’的原因,与单独使用、重复使用并没有什么不同。”就这么一句话,甚至演变成好几百字,只可供人发笑,这亦几乎是对圣人言论的侮辱。

作者简介

洪迈(1123~1202年),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南宋著名文学家[2]。主要作品有《容斋随笔》《夷坚志》[3]

视频

人焉廋哉 相关视频

《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等古籍发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