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焉廋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焉廋哉》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四筆》卷七。《容齋四筆》是洪邁編著的一部史料筆記。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容齋四筆·序

始予作《容齋隨筆》,首尾十八年,《二筆》十三年,《三筆》五年,而《四筆》之成,不費一歲。身益老而著書益速,蓋有其說。嚷自越府歸,謝絕外事,獨弄筆紀述之習,不可掃除。故搜采異聞,但緒《夷堅志》,於議論雌黃,不復關抱。而稚子櫰,每見《夷堅》滿紙,輒曰:「《隨筆》、《夷堅》,皆大人素所遊戲。今《隨筆》不加益,不應厚於彼而薄於此也。」日日立案旁;必俟草一則乃退。重逆其意,則衷所憶而書之。櫰嗜讀書,雖就寢猶置一編枕畔,旦則與之俱興。而天嗇其付,年且弱冠,聰明殊未開,以彼其勤,殆必有日。丈夫愛憐少子,此乎見之。於是占抒為序,並獎其志雲。

原文

孔子論人之善惡,始之曰:「視其所以①。」繼之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②」。然後重言之③曰:「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蓋以上之三語詳察之也。而孟氏一斷以眸子,其言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④,胸中不正,則眸子膫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匿⑤廋哉?」說者謂:「人與物接之時,其神在目。故胸中正,則神精而明。不正,則神散而昏。心之所發,並此而觀,則人之邪正不可匿矣。言猶可以偽為,眸子則有不容偽者。孔聖既已發之於前,孟子知言之要,續為之說,故簡亮⑥如此。」舊見王季明雲,太學士子嘗戲作一論,其略云:「知人焉廋哉之義,然後知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之義。知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之義,然後知人焉廋哉之義。孔子所云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者,詳言之也。孟子所云人焉廋哉者,略言之也。孔子之所謂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即孟子之所謂人焉廋哉也。孟子之所謂人焉廋哉,即孔子之所謂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也。」繼又疊三語為一云:「夫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雖曰不同,而其所以為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未始不同。」演⑦而成數百字,可資一笑,亦幾於侮聖言⑧矣!

注釋

①視其所以:觀察他所結交的朋友。

②觀其所由,察其所安:觀察他為達到目的所採用的手段,了解他的心情安於什麼,不安於什麼。

③重言之:重複說。

④了焉:明亮的樣子。

⑤匿:藏匿。

⑥簡亮:簡潔明確。

⑦演:推演,衍生。

⑧幾於侮聖言:幾乎是對聖人言論的侮辱。

譯文

孔子在談到如何判斷一個人的善惡時,開始說「要觀察他所交接的朋友」,接着說「要觀察他為達到目的所採用的手段,了解他的心情安於什麼,不安於什麼」,最後重複說:「一個人的善惡怎麼能隱藏得住呢,一個人的善惡怎麼能隱藏得往呢?」以上這三句話,是孔子通過詳細觀察所得出的結論。而孟子在談到這個問題時提出以眼睛來判斷。他說:「觀察一個人的善惡,再沒有比觀察他的眼睛更好了。因為眼睛不能掩蓋一個人的醜惡。心正,眼睛就明亮。心不正,眼睛就昏暗。聽一個人說話時,注意觀察他的眼睛,這個人的善惡,又能往哪裡隱藏呢?」有人說:「人在與物接觸的時候,他的神情集中表現在眼睛上。心正,注意力集中,眼睛就明亮。心不正,注意力分散,眼睛就昏暗。正與不正,出之內心。由此看來,一個人的心邪與心正是隱藏不住的。說話可以弄虛作假,但是眼睛是不能弄虛作假的。關於這一點,孔子早已提出,孟子亦深知孔子所說的總旨,進一步闡發,所以簡潔明確。」過去聽王季明說,太學的士子曾經戲作一篇文章,大意是說:「明白『一個人的善惡又能往哪裡隱藏呢?』這句話的意思,然後就會明白『一個人的善惡怎麼能隱藏得住呢?一個人的善惡怎麼能隱藏得住呢?』這句話的意思。明白了後一句話的意思,然後也會明白前一句話的意思。孔子所說的『一個人的善惡怎麼能隱藏得住呢?一個人的善惡怎麼能隱藏得住呢?』是詳細而言的。孟子所說『一個人的善惡又能往哪裡隱藏呢』是粗略而言。孔子連用『一個人的善惡怎麼能隱藏得住呢,一個人的善惡怎麼能隱藏得住呢?』即是孟子所說的『一個人的善惡怎麼能隱藏得住呢?』反過來說,孟子所說的也就是孔子所說。不僅如此,繼之而來的,還有三次重複『一個人的善惡怎麼能隱藏得住呢?』這句話為一句話,雖然與單獨使用與重複使用有所不同,而其所以三次重複寫作『一個人的善惡怎麼能隱藏得住呢、一個人的善惡怎麼能隱藏得住呢,一個人的善惡怎麼能隱藏得住呢?』的原因,與單獨使用、重複使用並沒有什麼不同。」就這麼一句話,甚至演變成好幾百字,只可供人發笑,這亦幾乎是對聖人言論的侮辱。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2]。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3]

視頻

人焉廋哉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