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什邡圣修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千图网 的图片

什邡圣修堂属于成都教区,始建于清同治年间,扩建于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原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79平方米。这所圣修堂的修建者法国传教士谷播兰(1858-1938年)在什邡生活30余载,将西方建筑、医药、宗教等带入什邡,给什邡文化增添了更多元的色彩。

教堂现况

圣修堂(亭江东路22号)占地面积3044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有教堂一所,综合楼三层,门面8个,茶园一所,厨房以及其他用房。有教友近5000人,主要分布在城关、慧剑、龙居、马井和南泉等地。

在1989年开堂以后,由成都平安桥本堂唐远进神父兼任,日常教务由绵竹本堂银富勋神父代管。1996年10月10日,刘从华神父任什邡圣修堂本堂神父,代管中江和广汉天主教事务。2005年,中江教务调整由旌阳区本堂神父代管,2015年7月9日,广汉天主教新铎入职。

什邡圣修堂神长及教友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爱国爱教,荣主益人",创建和谐堂区、构建和谐社会,为什邡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增加了教会的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社会效应。

弥撒时间

平日7点到8点;主日9点到11点

基督教建筑

初期基督教建筑反映了当时一些奴隶和贫民,早期基督教雕塑,主要表现在纪念死者、寄托对来世希望的石棺雕刻上[1]

基督教于1~2世纪开始流传。罗马帝国于313年颁布《米兰敕令》取得合法地位后,教堂建筑逐渐发展起来,罗马一地就有30余座。5 至 10 世纪西欧的基督教建筑,主要的类型是教堂。早期基督教徒利用罗马建筑作为礼拜仪式之用,没有固定的教堂型制,其中大部分是将罗马的巴西利卡改为教堂。教堂平面有圆形和多边形的。

教会规定:圣坛必须在东端,大门朝西。圣坛为半圆形穹顶所覆盖,圣坛前设祭坛,祭坛前又增建一横翼,比较短;与巴西利卡一起形成长十字形平面,称为拉丁十字,象征基督受难。一般在巴西利卡前还有一个三面有围廊的前庭,中央设洗礼池。独立的钟楼位于教堂一侧,形成完整的群体。这种巴西利卡式教堂[2]是西欧中世纪天主教堂的原型,典型实例是罗马圣彼得教堂。

参考文献

  1. 早期基督教美术,豆丁网,2012-08-06
  2. 教堂建筑风格简简史,搜狐,201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