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什邡市圣修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全景图片网 的图片

什邡市圣修堂始建于清末,由法国籍神父谷播兰担任本堂神父并在什邡地区负责传教。经过不断的发展,现在的什邡市圣修堂位于什邡市市中心,地址是什邡市亭江东路22号。有一位本堂神父,约6位工作人员,现有教友近5000人,为什邡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概述

方亭镇(外东街)圣修堂在1838年前后,法籍马伯乐曾因禁教避居禾丰乡何家营。1890年以后,又在街子场、九里埂等处设堂传教(一说由彭县传入,先在两县交界的九里埂和古雒县遗址街子场设堂)。1909年,谷播兰(法)在北外老君堂设堂。1910年起谷住东门外街教堂主持教务。1912年建新堂(圣修堂),同时建经言学校、孤女院(40人)。至1919年,教徒已达1177人,另有曾神父协助。1924年叶神父助理,有教徒1705人。1929年阎神父助理,1933年王希造助理。之后谷播兰病逝,王希造、杨国桢等任本堂神父。1940年杨国祯调成都平安桥后,陈治安继任,直至1949年末,当时有教友1712人。1949年底,有施诊所(圣修医院)、经言学校各1所,医师2人、护士1人、教师(皆修女)3人,学生20余人。除神父外,有财务、事务经理3人、工友4人。1950年1月,牟烛南代理本堂神父。后由陈治安主持教务,至1959年,教堂及住房先后被医院和中学占用。

该堂管辖慧剑乡、禾丰、观鱼、新市、高骈、和兴、隐丰、兴隆(分堂)、蓥西(分堂)、九里埂、龙居、湔氐乡周家沟、永兴乡街子场(分堂)、灵杰等14个分堂或活动点。其中高骈属广汉县、新市属绵竹县

改革开放后,在1989年为落实宗教政策,由政府主导,什邡圣修堂与什邡市委招待所(现市委)什邡市亭江东路32号互换产权。圣修堂(亭江东路22号)占地面积3044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有教堂一所,综合楼三层,门面8个,茶园一所,厨房以及其他用房。有教友近5000人,主要分布在城关、慧剑、龙居、马井和南泉等地。

在1989年开堂以后,由成都平安桥本堂唐远进神父兼任,日常教务由绵竹本堂银富勋神父代管。1996年10月10日,刘从华神父任什邡圣修堂本堂神父,代管中江和广汉天主教事务。2005年,中江教务调整由旌阳区本堂神父代管,2015年7月9日,广汉天主教新铎入职。

什邡圣修堂神长及教友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爱国爱教,荣主益人”,创建和谐堂区、构建和谐社会,为什邡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增加了教会的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社会效应。

弥撒时间

平日7点到8点;主日9点到11点。

弥撒

天主教对圣体圣事礼仪的称谓。源出于拉丁文Missa,它实际只意味着“某种敬拜”。原为该仪式的主体部分开始前遣散尚未领受洗礼者,以及结束时遣散全体与礼者的用语,后衍用作为仪式的名称。天主教认为举行此仪式,用以不流血的方式,重复进行耶稣在十字架上对圣父的祭献;并认为经过祝圣的饼和酒,实质上已变成了耶稣基督的真正身体和血。主礼人(神父或主教)先领“圣体”和“圣血”,然后让信徒轮流领圣体(一般信徒不参加领圣血)。

弥撒在教会中,只有神父、主教有神权主持[1]。东西派教会礼仪的形式都各有特点。西派教会(包括后来的天主教)用拉丁语,圣餐用无酵饼,神父领圣体和圣血,信徒只领圣体;东派教会[2](包括后来的东正教)因地区而异,或用希腊语,或古斯拉夫语及其他民族语言,圣餐用有酵饼,信徒则可同时领圣血。20世纪60年代天主教会进行礼仪改革,现在世界上大多数教会都采用民族语言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礼仪。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