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今又重阳(张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今又重阳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今又重阳》中国当代作家张杰的散文。

作品欣赏

今又重阳

鲁北有一个小镇叫田柳镇,田柳有一个村子叫王高村,王高村东侧有一座塔叫王高塔。

王高塔因地理位置而得名。它原本是一座砖砌的佛塔,七级八棱,高度30余米,整体呈现圆锥形。塔的一层有拱形的南北门,可以通行。塔内曾供奉着一尊释迦牟尼铁佛像,当地人称之为“佛爷”。这尊铁佛铸造于明代,面容祥和,但在抗日战争时期遭到了破坏,只剩下头部和胸部。有人说是日本鬼子缺少军火,毁了佛爷,去做了枪炮。而到了1966年,王高塔又被反派趁着夜色炸毁了。听老人们讲,可能是姓王的几个青年和伙干的。至于名字,我记不清楚了。再次问及,连老人们也都说不清了。我想,说不清,可能有好几方面的考虑,或许是不愿再次面对佛塔被毁的事实,这毕竟不是有功德的事情。

王高塔原本是慈化寺内的佛塔,寺塔相依,被称为“王高银刹”,是寿光八景之一。鉴于王高塔的历史和文化影响,当地政府响应民间的呼声,决定复建王高塔。现在你所看到的王高塔,就是复建而成的。如果路过羊临路,王高塔便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所在。更有信徒专程前往膜拜许香。老人们讲,现在的香火比以前更盛。终日烟雾缭绕,香客云集。烟火气很远就能看到闻到。

或许是上天的眷顾,王高八村从老辈就是人才辈出。八村村子不大,人口也不多,但是各行各业出了很多的人才,在鲁北小城周边声名鹊起。

“宽老人心,养老人身,急老人想,感老人恩。”尊重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9月9日王高八村决定举办虎头鸡宴,让全体村民陪老年人度过一个祥和快乐的重阳节!”八村的微信群里传来了一条消息。

十余年前,李华刚担任市委领导期间,倡议给七十以上的老人们过重阳节,所有费用由他捐赠。八村的重阳节就有了自己的新的历史。

这一天王高八村,只要是年过60岁的老人,都会被邀请来村委来吃一顿王高虎头鸡。另外,还给每位老人准备了一箱鸡蛋、一袋大米、一袋小米和一桶油。老人们身体硬朗的,就自己来领;身体不允许的,就由老人的子女或者村里的义工送到家里去。一块送去的,还有满满的一碗鸡和两个馒头。在外地跟着子女的,便把东西按照时价折了钱,发给老人们红包。

他们不是为饭来的,他珍惜的是乡亲乡情,图的是和大伙见见面,说几句话。外地,是这些村民的背景,城市不是他们的家。他们的家在老家,在农村。

所有的东西都是爱心人士捐赠的。如果爱心人士捐赠的东西不够,便由村委托了底。

这件事,得到了村委和全体村民的重视。村委还特意委托了一个退休的老教师专门负责记录每年的重阳节内容,作为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大早,爱心大使王云卿和李法兰夫妇便开车来到了村委院子。他们招呼了义工把捐赠的鸡卸下了车,一共是捐赠了30只土鸡,每只6斤;另外他们还捐赠了大米。

王培俊和王清溪拉来了锅炉和木柴。锅炉是自已订制的,专门给村里的公事用。

李振丰、王潇夫妇捐赠的鸡蛋。两个人都很年轻,不到40岁;有豪车4辆,潍坊都有门店,倒登盐发了家,据说现在财产过亿。

王胜杰、崔树珍夫妇捐赠的是黄瓜,今天早上刚刚从自家大棚里摘的,很新鲜。

老党员刘文花捐赠了两大箱包子,热乎着呢。

……

义工们也早早地来到了村委院子忙活开了。

今天一早,义工们就带上剁鸡的刀和板子去村委大院帮忙。

村委院子前几天,就有村民提前来打扫干净了。在正房和东墙的墙脚边,有三个干净的塑料桶,那是疫情结束后留下来的。老家的村民们很节约,他们没有舍得丢,而是改成了垃圾桶。

王培俊和王清溪拉来的锅炉,摆在了院子的中间。“把笨鸡洗净后,剁成小块。在鸡肉里打入适量鸡蛋,按照每斤鸡一个鸡蛋来计。放入姜碎和韭菜碎,再加入适量的胡椒粉、盐、鸡精、十三香、料酒、生抽、蚝油搅拌均匀,腌制20分钟。”王鸣友、王鸣海兄弟俩担任了今次重阳节的大厨,两人边示范边解说虎头鸡的步骤和要求。两人一身的厨服,干净又利索。

“挂面糊的时候,腌制好的鸡块内加入面粉,搅拌后再加入适量的鸡蛋,拌匀。继续搅拌,让鸡蛋、面糊和鸡肉块充分黏着后,再醒发20分钟。”王鸣友嘱咐义工道。

后续的关键步骤由兄弟俩亲自上手了。

王鸣海在热锅中倒入适量的凉油,油烧至七分热,在油即将冒烟的时候。只见他用手将鸡块一个一个抓至油锅内,待鸡块定型后,再进行翻炸,炸至金黄色时,用漏勺捞出控油。

再次热锅,放少许油,葱姜丝、生抽爆锅。锅中入水,放盐、十三香,再放入炸好的鸡块。大火,开锅后加锅盖,中小火闷炖3半个小时。大火收汤,汤汁不宜过少,加入鸡精、蒜碎,再撒上香菜段和葱丝。

一碗正宗的王高虎头鸡便大功告成了。鸡香飘得很远,村子里弥漫了虎头鸡的香味。小孩子们已经馋得眼睛都离不开铁锅了。

“再等等,一会儿就好。”看着锅边的小孩子们,王良青笑着说。

“稍微远一点,仔细让热气烫着。”王星玲笑语盈盈。

孩子们笑了,义工们笑了,老人们也都笑了。笑声传得很远,连太阳也跟着笑了。

李茂叶在儿子李荣光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进了了院子。他们是专程来的。

“叔,你回来了。”支书王良芹赶忙迎上去。

“回来了。回来见见老伙计们。”李茂叶笑容灿烂,额头的皱纹瞬间变成了五线谱。

“兄弟也回来了。”王良芹又转向了李荣光。

“是我父亲坚持要回来。他说,回老家一次就少一次了。我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来回好几百里路呢。”李荣光应道。

刘志国和王星玲在忙着洗黄瓜,把黄瓜切成了片。杨金红、王连卿在扒蒜瓣,一会儿的功夫,便在桌子上堆了一堆。

人越聚越多,院子里变得拥挤起来。人们彼此说着话,声音也大了起来,传出了很远。说话声,炸鸡声,捣蒜声,切菜声,锅响声,柴爆声交相呼应,几乎成了绝唱。

一切就绪,也到了饭点。义工们便安排起了桌位。年纪大了,由子女陪同,在屋里吃;年轻的,就在外面盛了,蹲着在地上吃。

妇女主任刘玉梅请求道:“书记,你还讲两句不?”

“那就说两句吧。”王良芹说,“没啥好说的。重阳节嘛,先祝愿老人们身体健康,永远健康。二来嘛,大家一定要吃饱。一碗不够,就吃两碗,两碗不够,就吃三碗,一直到吃饱为准。”

王良芹说完,便向大伙招了招手,进屋招待最为年长的老人们去了。

“王良青、王金生,义工们快来分黄瓜。我们最后吃。”妇女主任刘玉梅也赶忙招呼说。

“还是以前的味道。几十年了,这虎头鸡的味道没有变,还是老味道。”王可荣先沿着碗边轻轻喝了一口热汤,说。

“可不是嘛。王高塔是寿光八景之一,虎头鸡是寿光地方名吃之一,还是市级非遗呢。”儿子王明国回应道。

“王高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是块福地呢。”

“还有政府的好政策。这样的重阳节,我还要过三十年。”

“叔,三十年很少。我们先定个基本目标,你再活五十年。”

“那不成了老不死的了。”

大家都笑了,笑得开怀。

这顿饭吃了好久。吃完了饭,义工们用纸杯上了茶,大伙便聚在一起说话。一顿饭,暖的是人的胃,热的是人的心。

“太阳西沉,霞光满天,正是黄昏中最美的时候……”

[1]

作者简介

张杰,中学高级教师,从教30余年,牢记“立德树人”的理念,自觉把理论学习贯彻落实在工作中。多年担任高中语文学科组长,协调同事做好教学常规的落实工作。

参考资料

  1. [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