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仙桃市谢场中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全景视觉网 的图片

仙桃市谢场中学地址设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具有南北兼优的气候特点的仙桃市,湖北 仙桃 谢场镇,校长是鲍昌明。

校园咨询

一所乡村学校的“倔强”——仙桃谢场初级中学探访

农历腊月二十,剅河镇丁脑村,家家户户门前晾晒的腊肉腊鱼,散发出年味的沉香。村民们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边嗑瓜子边聊天,放寒假的孩子们追逐嬉戏,不时传出银铃般的笑声。

这天,仙桃谢场中学校长陈小涛带领学校班子一行,在该村开展“户户走到,共同缔造”。陈小涛径自走进一组陈辛然小朋友家。

陈辛然现就读于剅河镇谢场小学六年级,今年下半年就要升入初中学习,是谢场中学“潜在客户”。上月,陈小涛已经来过一回。

长期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想让孩子进城读书,说城里的条件好、师资强;而在家照顾的爷爷奶奶则希望其就近在谢场中学入学,方便照顾。双方各持己见,互不退让。

一阵寒暄后,陈小涛上前详细地介绍谢场中学取得的各项成绩,认真剖析小孩进城读书的利与弊。

一席话让陈辛然爸爸茅塞顿开,“以往虚荣心驱使,看别人家小孩进城了,总想把小孩弄进城学习。听了陈校长的话才明白,选择学习环境,适合自己小孩的,才是最好的。把小孩交给谢场中学,我们更放心。”

一同来的同事说,陈小涛性格倔强,“认定一个事情,总是想办法把它做好”。

高光时刻曾引发“谢中现象”

1998年沔师毕业后,在谢场土生土长的陈小涛接过父亲的教鞭,回到母校谢场中学当上一名语文教师。

这是父亲为他预设的轨道。陈小涛父亲在老家的丁脑小学从民办教师干到公办教师,后来调到谢场中学,如今早已退休。在他眼里,选择读中师在当时是农村孩子“一条就业捷径”,可以谋得一份再体面不过的工作,不但“风刮不到,雨淋不到”,而且“受人尊重”。

多种因素的叠加,让陈小涛对谢场中学有一种特别的情愫。

谢场中学偏居仙桃西陲一隅,毗邻潜江市,距离仙桃城区约莫1个小时车程。这一路,陈小涛走了26年。

这里原是香火袅袅的“谢场庙”,78年前,当地人因陋就简建私塾,后拆庙建校。

谢场中学曾有过大放异彩的光辉岁月。自2000年开始,学校中考成绩连续几年持续攀升,仙桃中学录取率和普高录取率连年在仙桃名列前茅;2001年、2005年、2006年,三次摘得仙桃市中考状元桂冠。

发生在偏远乡镇中学的这一“怪异”现象,引起各级政府和市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称这一现象为“谢中现象”。

全市“新课程改革现场会”“异步教学实验观摩会”先后在谢场中学举办,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还在谢中召开了“2004年湖北大学异步教学先进教师颁奖大会”。一时间,前来谢场中学“取经”的兄弟学校领导和老师络绎不绝,甚至一度有人喊出“远学衡水,近学谢中”口号。

邻近县市、乡镇学生家长领着孩子纷至沓来,学校生源爆满。巅峰时,学校在校生多达1800多人,教师有80多名。谢场中学进入高光时刻。

陈小涛正是学校2006那届“实验班”班主任。培养出仙桃市中考状元,一度让他春风得意。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陈小涛很快被提拔为校教导处主任,五年后当上副校长。

谢中辉煌的个中原因,在陈小涛看来,主要得益于三点:一是教学理念先进,引入“异步教学”,教师把主宰课堂的权力还给学生,强调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学习知识的过程化、训练学生的经常化。二是教师相当敬业。学校教师几乎都是本乡本土人,乡土情结浓厚,“不把伢带好,碰面了都不好意思”。三是生源和师资稳定,学生就近入学,城乡“百花齐放”。

不可逆转的没落

和所有农村学校面临的情况一样,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学校“生态”逐步开始“恶化”。

师资逐渐流失。陈小涛介绍,从2006年开始,断断续续有教师开始进城,1998年他来谢中前后5年,学校先后分来30多名教师,目前仍留在谢中的,只有10来人。2014年以后新进教师18人,教师队伍才充实到目前的43人,其中有25人来自重庆湖南、恩施等地。诸多因素导致中青年教师难以安心在乡村学校任教。

陈小涛本人也有几次进城的机会。好几家民办学校开出优厚条件,向他伸出橄榄枝,他都一一婉言谢绝。

生源直线下降。尽管使出浑身解数,学生仍不断流失。在校生规模从高峰时1800人一再跳水,跌破1000大关,直逼500,“留下的学生中,单亲、留守、问题类孩子占比近80%”。照此下去,学校迟早关门。陈小涛黯然神伤。

陈小涛剖析原因:一部分家长在城区买房安家,孩子跟着进城读书[1];一部分家长在外打工“见了世面”,把孩子送到城里享受更优质的教育;一部分家长有攀比心理,“月亮走我也走”,你进城我进城。

陈小涛说,明知道城镇化的发展,学生和师资向城市聚集趋势不可逆转。但看到多年同事一个个离开,学生生源逐年减少,学校昔日辉煌不在,他仍十分揪心,感觉自己像一位守城不力的败将,又像是与风车作斗的唐吉坷德。

无形的压力让他几乎抑郁。很多同事释放与调剂的方式:打麻将、“斗地主”,他都不喜欢。他选择了骑单车减压。每个双休,他利用一天时间远行,跑周边的县市一去一来一百多公里。因为单车运动,他结识了一群志趣相投的人,远行到青海、西安江西、湘西等地。

陈小涛说,骑行,需要毅力与坚守。记得2009年环青海湖骑行时,看见那些藏族同胞拖着小木车、三步一叩行走在朝圣路上,“他们为了信仰可以这般虔诚,这更加坚定了我的教育信仰”。

办“小而美”特色学校

农村孩子更需要被关注、被关心!这是陈小涛从阴霾中走出来后,常念叨的一句话。

针对学校生源现状,他倡导“降减低分率,缩小学困面”。以低分率考核为抓手,推动学校实现从“育分”向“育人”的全面转变。

择校本质是择师,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2]时不我待。学校借全市教联体建设的东风,通过党建统领、先进办学理念辐射、教育教学共享等策略,聚焦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品位。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化学教师刘德胜,上课不翻课本,却能精准地指出某一页的具体内容;李贤兵教师可以单手画圆;光国红教师上“安全用电”时,全套电工设备进班;闫菲、荣小芳等年轻老师,采用恩威并重方式,让学生亲而敬。“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如乒乓球打得好、投篮厉害、会飙高音等等,都找准机会在学生面露一手,其形象在学生心中瞬间高大,关系立即拉近,特别是对那些学困且有特长的学生影响更有效更长久。”

农村单亲、留守孩子比较敏感、自卑,更需要鼓励和赞赏。学校出台《谢场中学学生奖励制度》,提前一周发布评选奖项,两周后在班内公平公正公开地组织评选,每次评5人,评选出的学生班内给予口头等形式的表扬,当周五大课间在国旗下举行由班主任或领导佩戴红花的仪式,午餐时在食堂加份独有的“菜”,让他们成为众目睽睽下最耀眼的“星”。满满的仪式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触动到学生心灵。受表扬的学生自信感爆棚,特别是学困生。“这一时刻如果教师、班主任顺势引导,激发潜能,这份自信自然转移到学习上,师生关系走向融合。”

借外力、蓄内力、提能力,合理利用资源,调动教师工作热情,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转变,共同缔造“师生、生生、家校”和谐的关系,潜移默化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023年中考,学校145人参考,19人进入仙桃中学,低分控制率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区域内就近入学学生人数逐年攀升,学校在校生规模,2020年433人,2021年446人,2022年483人,2023年秋季学期达到525人。当地老百姓对谢场中学越来越认同。

更让陈小涛高兴的是,根据剅河镇规划,未来谢场中学不仅不会撤并,还会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

未来农村学校何去何从?在陈小涛看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叠加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学校将呈现“城满、乡弱、村空”状况。打造“小而美”“小而优”特色学校,是农村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陈小涛说,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任教的帕甫雷什中学,也是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在校学生也不多。其实真正优质的学校应该是“小而美”“小而优”的,学校不仅校舍“美”,而且教育教学有个性有特色,校长能够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老师能够在课堂上和每一个孩子一对一地交流沟通。

参考文献

  1. 读书这么好的事(图),搜狐,2013-09-10
  2. 团队意识培养的意义 ,行知部落,20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