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任昉

增加 1,369 位元組, 4 年前
生平
在宋、齊、梁三代,任昉都任過官職。 齊明帝時 任太子步兵校尉,掌 東宮書記 中書 司徒右長史。梁武帝任命他為驃騎記室參軍,主持文翰書記 ,又 黃門侍郎 、吏部郎。 來出 又擢 任義興太守,召為御史中丞、秘書監,最後任新安太守 。任內以清廉而聞名當世。平時,生活儉樸,纖塵不染,甘於淡泊,毫不苟取。他「居無宅室」,不治家產,「車服亦不鮮明」。在義興任太守時,為當地民眾辦了許多好事。他同老百姓一樣,拄著拐杖,在鄉間、 城裡徒步行走。當了解到由於飢年荒月,莊稼歉收,百姓生子難以養育,往往將孩子溺死時,他嚴正申明法紀:生子不養與殺人視為同罪。對待孕婦,則供給一定錢財,受其接濟的人家達千餘戶。  梁武帝天監二年(503 年),遭遇大災荒,鄉民紛紛外出逃荒,任昉把自己的俸糧燒成粥,施捨給災民,救人無數 他還資助過貧困的學生上學讀書。在義興,他得到一部分公田作為他的俸祿,每年收糧食達800餘石,任昉只取其五分之一,餘下全都用以濟民,而他的妻兒卻吃粗糧,清淡居日。任昉一生酷愛典籍,家雖貧,藏書頗豐,數量達萬餘 卷,種類齊全,且有許多善本珍本,以致「官所無者,就昉家取之」,成為當時著名的藏書家。   他為官清廉,從義興調往新安時,船上只有米五斛,連一件拜會穿的衣服也沒有。臨終前,遺言不許帶新安一物還都,雜木為棺,舊衣入殮。他性情豁達,不修邊幅,更不擺官架,有時在路旁遇到爭訟的事便就地詢察審理。「為政清省,吏民便之。」死後, 義興 闔境百姓痛惜,在城南為他建祠堂,按時祭祀。梁武帝聽到他去世的消息,十分悲痛,追贈他為太常卿,諡敬子。 
任昉著《雜傳》247卷,《地記》252卷,文章33卷,多散佚,現存明人所輯《任彥升集》。民國《壽光縣誌》載有他的《上蕭太傅固辭奪禮啟》和《彈奏曹景宗》二文。 
 
 
其作品佚失很多,但僅從現存的作品即足見其富贍的才華,多彩的筆觸,以之奪得了筆體作家的冠冕,在我國文學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 參考文獻 ==
2,9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