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伊车嘎善锡伯族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伊车嘎善锡伯族乡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下辖的民族乡,下辖5个自然村,面积127平方公里,人口13196人。[1]

中文名称:伊车嘎善锡伯族乡

外文名称:Yichegashan Xibo Autonomous Township

行政区类别:民族乡

所属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

下辖地区:5个行政村

电话区号:0999

地理位置:霍尔果斯市东南部

面 积:127平方公里

人 口:13196人

车牌代码:新F

基本信息

伊车嘎善锡伯乡由伊车嘎善、喀拉塔斯、柳树渠、赤哲尕善、加尔苏5个自然村,全乡有2468户,锡伯、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达斡尔、俄罗斯、蒙古、东乡、裕固、柯尔克孜、壮、满等13个民族,其中锡伯族有1600人,乡政府设在赤哲尕善村一组范围内,占地面积为0.8平方公里,人口2270人。

地理概况

伊车嘎善锡伯民族乡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唯一一个锡伯族民族乡,她位于新疆西北边陲天山支脉喀拉布拉克山南脚下,东连清水河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靠霍尔果斯市,距霍城县县城27公里,距霍尔果斯口岸20公里。清水河至霍尔果斯312国道沿边而过,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平均海拔750米,总面积80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伊车嘎善”是锡伯语,意思是“新的村庄”。历史上曾经叫“索拉敏”或“锡伯索伦”。18世纪中叶的1764年(清乾隆二十九年)锡伯族官兵1020名,连同家眷3000多人从沈阳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迁至伊犁河畔驻防屯垦。1788年,由于战争和瘟疫,使驻守在伊犁河北岸的“索伦营”兵员大减。当时奏请清政府同意后从锡伯八旗中抽调一部人到伊犁河北岸驻防,履行戍边新疆的历史使命。

新疆解放后,1953年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工作,全疆选择霍城县锡伯族聚居的伊车嘎善做试点,在新疆省原统战部长吕剑人率领的工作组领导下,于1953年11月15日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自治乡—霍城县伊车嘎善锡伯自治乡。大跃进时改为伊车嘎善公社。1958年属火箭公社,1963年析设伊车嘎善公社,1984年又恢复伊车嘎善锡伯民族乡。

2014年6月26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霍尔果斯市,伊车乡从此被划入霍尔果斯市。

经济概况

伊车嘎善乡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气候温和,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乡,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油料、打瓜子等,牧业主要以农区牧业为主,主要饲养牛、羊、马、猪等,全乡已建成林果基地面积18000亩,其中苹果面积3400亩,樱桃李面积10075亩,桃面积3800亩,果品以果大、质优、味美畅销天山南北。

伊车乡二、三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企业主要以制砖和粮油加工业为主,近几年,随着江苏援疆领导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乡招商引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仅2005年我乡就引进二三产业项目10个,到位资金达1720万元。

因栽培桃树较多,春季桃花盛开美景诱人,被誉为“蟠桃之乡”。

公共事业

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也在逐年发展,全乡有中小学校5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3所,乡卫生院1所,由于我们地处边疆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配套设施尚不完善,人才极度匮乏,对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制约性。

民族关系

此地为民族乡,有13个民族,但民族之间关系融洽,各民族自有特点。锡伯族有“翻译民族”之称,带动村里许多人说几种语言。达斡尔族历来重视教育,促进全村考大学成风。汉族擅长农业种植,在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中起示范作用。回族、维吾尔族敢于下海经商,带出了一批生意人。哈萨克族强调尊老爱幼,在全村起到道德表率作用。

民族之间关系融洽,互帮互助,互相尊重,存在一些人口很多的大家庭。如伊车嘎善村米提卡家是个典型的多民族大家庭。在35口人的家庭里,四世同堂,有达斡尔族、维吾尔族、汉族和锡伯族4个民族,人员来自于新疆、黑龙江、河南、甘肃、江苏等省份。

视频

伊车嘎善情 MV航拍 2020 6 8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