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伊車嘎善錫伯族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伊車嘎善錫伯族鄉是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爾果斯市下轄的民族鄉,下轄5個自然村,面積127平方公里,人口13196人。[1]

中文名稱:伊車嘎善錫伯族鄉

外文名稱:Yichegashan Xibo Autonomous Township

行政區類別:民族鄉

所屬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爾果斯市

下轄地區:5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0999

地理位置:霍爾果斯市東南部

面 積:127平方公里

人 口:13196人

車牌代碼:新F

基本信息

伊車嘎善錫伯鄉由伊車嘎善、喀拉塔斯、柳樹渠、赤哲尕善、加爾蘇5個自然村,全鄉有2468戶,錫伯、漢、維吾爾、哈薩克、回、達斡爾、俄羅斯、蒙古、東鄉、裕固、柯爾克孜、壯、滿等13個民族,其中錫伯族有1600人,鄉政府設在赤哲尕善村一組範圍內,占地面積為0.8平方公里,人口2270人。

地理概況

伊車嘎善錫伯民族鄉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的唯一一個錫伯族民族鄉,她位於新疆西北邊陲天山支脈喀拉布拉克山南腳下,東連清水河經濟技術開發區,西靠霍爾果斯市,距霍城縣縣城27公里,距霍爾果斯口岸20公里。清水河至霍爾果斯312國道沿邊而過,交通便利,位置優越,平均海拔750米,總面積80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

「伊車嘎善」是錫伯語,意思是「新的村莊」。歷史上曾經叫「索拉敏」或「錫伯索倫」。18世紀中葉的1764年(清乾隆二十九年)錫伯族官兵1020名,連同家眷3000多人從瀋陽長途跋涉,歷經千辛萬苦遷至伊犁河畔駐防屯墾。1788年,由於戰爭和瘟疫,使駐守在伊犁河北岸的「索倫營」兵員大減。當時奏請清政府同意後從錫伯八旗中抽調一部人到伊犁河北岸駐防,履行戍邊新疆的歷史使命。

新疆解放後,1953年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工作,全疆選擇霍城縣錫伯族聚居的伊車嘎善做試點,在新疆省原統戰部長呂劍人率領的工作組領導下,於1953年11月15日成立了全國第一個自治鄉—霍城縣伊車嘎善錫伯自治鄉。大躍進時改為伊車嘎善公社。1958年屬火箭公社,1963年析設伊車嘎善公社,1984年又恢復伊車嘎善錫伯民族鄉。

2014年6月26日,國務院批准設立縣級霍爾果斯市,伊車鄉從此被劃入霍爾果斯市。

經濟概況

伊車嘎善鄉土地肥沃,水草豐美,氣候溫和,是一個以農為主農牧結合的鄉,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油料、打瓜子等,牧業主要以農區牧業為主,主要飼養牛、羊、馬、豬等,全鄉已建成林果基地面積18000畝,其中蘋果面積3400畝,櫻桃李面積10075畝,桃面積3800畝,果品以果大、質優、味美暢銷天山南北。

伊車鄉二、三產業的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現有企業主要以制磚和糧油加工業為主,近幾年,隨着江蘇援疆領導對招商引資工作的高度重視,我鄉招商引資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實效,僅2005年我鄉就引進二三產業項目10個,到位資金達1720萬元。

因栽培桃樹較多,春季桃花盛開美景誘人,被譽為「蟠桃之鄉」。

公共事業

教育、文化、衛生事業也在逐年發展,全鄉有中小學校5所,其中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小學3所,鄉衛生院1所,由於我們地處邊疆經濟欠發達地區,基礎配套設施尚不完善,人才極度匱乏,對各項事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制約性。

民族關係

此地為民族鄉,有13個民族,但民族之間關係融洽,各民族自有特點。錫伯族有「翻譯民族」之稱,帶動村里許多人說幾種語言。達斡爾族歷來重視教育,促進全村考大學成風。漢族擅長農業種植,在全村產業結構調整中起示範作用。回族、維吾爾族敢於下海經商,帶出了一批生意人。哈薩克族強調尊老愛幼,在全村起到道德表率作用。

民族之間關係融洽,互幫互助,互相尊重,存在一些人口很多的大家庭。如伊車嘎善村米提卡家是個典型的多民族大家庭。在35口人的家庭里,四世同堂,有達斡爾族、維吾爾族、漢族和錫伯族4個民族,人員來自於新疆、黑龍江、河南、甘肅、江蘇等省份。

視頻

伊車嘎善情 MV航拍 2020 6 8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