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伊通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伊通镇位于吉林省中南部,伊通满族自治县中部,东经125°167′北纬43°217′。距省城长春48公里,距西北部的公主岭市50公里,距南部的辽源市65公里。常住人口44517人(2017年)。幅员面积222.95平方公里。[1]

概况

伊通镇位于伊通满族自治县中部。县政府驻地。辖5个社区、28个行政村。长营高速、206省道过境。

沿革

因伊通县内最大的河流伊通河而得名。汉代开发,晋入于高勾丽,唐入渤海国,辽为卒宾府及辉发部;金为归仁,玉山二县地;元为咸平府境,明为辉发……1949年为城关区,1956年建伊通镇,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建镇。1996年,面积31平方千米,人口6.5万人,辖邵家、三兴、永丰、永青、东新、示范、刘家崴子、庆德、河北9个行政村和永宁、福民、永明、利民、东新、索家、示范、北山、安康、振康、福安、永安、平安、长顺、永新、邵家、三星、福庆、庆春、门家、光明、正阳、庆阳、永康、长顺、正发、刘家、永乐、永丰、双桥、河阳、示范32个居委会。2000年,撤销头道乡、东尖山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伊通镇管辖。2002年,撤销五一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以及原新家乡的料浅村、新四村划归伊通镇管辖。2003年?,面积263平方千米,人口115752人。

自然气候

伊通镇属丘陵地带,地形呈蝴蝶形分布。南部为丘陵山区,其余呈微起伏台地和平原。伊通河由东南至西北贯穿伊通镇全境。伊通七星山之东尖山和西尖山位于镇域北侧,东尖山位于城北6公里,西尖山位于城北4公里,二山相距6公里,两山山形相似,都是圆锥形山体,高度也相近,成为姐妹山,在民间有“二郎担山”的传说。

伊通镇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6℃,夏季最高气温达36℃,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6℃-- 40℃。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时数为2536小时,与全国各地相比是比较多的,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伊通镇位于伊通满族自治县中部,地势低洼,伊通河从镇区流过,俗称伊通盆地。[2]

经济状况

机构改革后的伊通镇,幅员面积168.6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82个自然屯。16个站办所,23个党支部,2个党总支,923名党员。全镇总人口3,6419人。有耕地面积6553.5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946公顷。2009年全镇社会生产总值实现6.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000万元,地方性财政收入完成5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645元。

产业资源

伊通镇是全县经济发展中心,工业总量占全县80%以上,汽车配件产业、建材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已经形 成规模化,部分产品远销省内外。第三产业较为发达,商贸服务业辐射全县城乡。 自然资源: 在气候∑地形、植被等成土因素的影响下,分布着具有半山区特点的各类土壤,有灰棕壤、白浆土、黑土、草甸土和冲积土。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等。石油储量为1500万立方米,天然气储量为4000万立方米,已开发。环境资源:全镇有林地面积158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退耕还林面积190公顷,补植面积15公顷。文化资源:镇域满族人口众多,别具特色的满族文化成为全镇的重要民族文化,满族民俗博物馆、牧情谷萨满文化园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产业:总量2008年镇域GDP14.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全口径)27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5136元。产业结构: 全镇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8:42:30,从产业部局上看二、三产业主要分布在伊通镇城区内,其它村屯经济主要依赖于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玉米占种植面积的68%,水稻占种植面积的32%;第二产业主要以机械制造业、建材业为主,机械制造业占50%以上,建材业占30%;第三产业主要以商业、服务业为主,商业占52%,服务业占35%。第一产业:形成了以优质水稻、高产玉米、绿色蔬菜和以生猪、梅花鹿、肉牛养殖等为支撑的大农业框架,并形成了规模效益。全镇蔬菜种植面积1980公顷,蔬菜总产量达10万余吨,被省命名为吉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镇建牧业区3个,黄牛饲养量达3.7万头、猪5.6万头、羊1.2万只、鹿8300只,禽360万只。 第二产业:以锐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车身部件厂、华通车轮有限公司等40余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为主的工业经济区已经形成。2003年以来以吉云鹿业、稷盛米业等为龙头的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项目正在蓬勃兴起。2005年引进的年产200万吨水泥的亚泰水泥有限公司落户伊通镇,其产品成为省内名牌产品,成为拉动镇内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第三产业:商贸服务业比较发达。由于伊通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全县的商贸中心,大型商场、购物中心遍布镇区各主要街道,超市、商店、旅店、酒吧、网吧等商贸服务行业遍布镇区的各个角落,全县最大的农贸市场坐落在镇区中心。全镇有个体工商户2950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8年达到17亿元。旅游业方兴未艾。牧情谷旅游区、南山风景旅游区、伊通满族自治县民俗馆、报国普乐寺等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余万元。成为伊通镇经济腾飞的重要助推力。

基础建设

教育 伊通镇现有中学11所,在校生人数11,132人,全日制小学22所,在校生人数7,250人,国办幼儿园1所,已形成小学、中学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医疗卫生 伊通镇内现有国有大型医院2家,镇卫生院6家,卫生所80家,卫生院床位数460张,业务用房面积达10,000平方米。城区内排水设施完善,有污水处理厂1座。部分村屯有自来水供水系统,但无排水系统镇内电力由东北电网供应,电力设施完备有保障。 全镇程控电话设计装载能力达15万门,电话普及率达98%,有线电视普及率达90%,电脑装机率达30%。城区内有供热公司,楼房统一供热率达95%。城区有垃圾填埋场,设施相对完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正在建设中。农村无垃圾处理设施。[3]

交通发达

伊通镇交通发达。长营高速公路(长春至营城子)、长辽高速公路(长春至辽源)、长东(长春至东丰)、长白(长春至白山)、九开(九台至开原)等省及公路均由此通过,伊通镇已成为吉林省南部东部县市通往长春的交通要冲。镇内通车200余个班次,内通全县集镇乡村,外达周边市县,远发辽宁沈阳、海城和哈尔滨长途客运班车。镇内有各类大小车辆近万辆。农村水泥路总里程达80公里以上,道路网密度较高,镇内有公路客运站2处,长营高速和伊通至公主岭、伊通至范家屯等国家二级以上公路8条,呈放射状,交通较为发达。

所获荣誉

2021年11月22日,国家民委组织评选,拟命名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