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伊通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伊通鎮位于吉林省中南部,伊通滿族自治縣中部,東經125°167′北緯43°217′。距省城長春48公里,距西北部的公主嶺市50公里,距南部的遼源市65公里。常住人口44517人(2017年)。幅員面積222.95平方公里。[1]

概況

伊通鎮位於伊通滿族自治縣中部。縣政府駐地。轄5個社區、28個行政村。長營高速、206省道過境。

沿革

因伊通縣內最大的河流伊通河而得名。漢代開發,晉入於高勾麗,唐入渤海國,遼為卒賓府及輝發部;金為歸仁,玉山二縣地;元為咸平府境,明為輝發……1949年為城關區,1956年建伊通鎮,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建鎮。1996年,面積31平方千米,人口6.5萬人,轄邵家、三興、永豐、永青、東新、示範、劉家崴子、慶德、河北9個行政村和永寧、福民、永明、利民、東新、索家、示範、北山、安康、振康、福安、永安、平安、長順、永新、邵家、三星、福慶、慶春、門家、光明、正陽、慶陽、永康、長順、正發、劉家、永樂、永豐、雙橋、河陽、示範32個居委會。2000年,撤銷頭道鄉、東尖山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伊通鎮管轄。2002年,撤銷五一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以及原新家鄉的料淺村、新四村劃歸伊通鎮管轄。2003年?,面積263平方千米,人口115752人。

自然氣候

伊通鎮屬丘陵地帶,地形呈蝴蝶形分布。南部為丘陵山區,其餘呈微起伏台地和平原。伊通河由東南至西北貫穿伊通鎮全境。伊通七星山之東尖山和西尖山位於鎮域北側,東尖山位於城北6公里,西尖山位於城北4公里,二山相距6公里,兩山山形相似,都是圓錐形山體,高度也相近,成為姐妹山,在民間有「二郎擔山」的傳說。

伊通鎮屬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4.6℃,夏季最高氣溫達36℃,冬季最低氣溫可達零下36℃-- 40℃。太陽能資源較為豐富,年平均時數為2536小時,與全國各地相比是比較多的,有利於農作物生長。伊通鎮位於伊通滿族自治縣中部,地勢低洼,伊通河從鎮區流過,俗稱伊通盆地。[2]

經濟狀況

機構改革後的伊通鎮,幅員面積168.6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82個自然屯。16個站辦所,23個黨支部,2個黨總支,923名黨員。全鎮總人口3,6419人。有耕地面積6553.5公頃,其中水田面積1946公頃。2009年全鎮社會生產總值實現6.5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2000萬元,地方性財政收入完成5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5645元。

產業資源

伊通鎮是全縣經濟發展中心,工業總量占全縣80%以上,汽車配件產業、建材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等已經形 成規模化,部分產品遠銷省內外。第三產業較為發達,商貿服務業輻射全縣城鄉。 自然資源: 在氣候∑地形、植被等成土因素的影響下,分布着具有半山區特點的各類土壤,有灰棕壤、白漿土、黑土、草甸土和沖積土。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等。石油儲量為1500萬立方米,天然氣儲量為4000萬立方米,已開發。環境資源:全鎮有林地面積158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退耕還林面積190公頃,補植面積15公頃。文化資源:鎮域滿族人口眾多,別具特色的滿族文化成為全鎮的重要民族文化,滿族民俗博物館、牧情谷薩滿文化園成為人們休閒度假的理想去處。產業:總量2008年鎮域GDP14.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全口徑)270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5136元。產業結構: 全鎮第一、二、三產業結構比例為28:42:30,從產業部局上看二、三產業主要分布在伊通鎮城區內,其它村屯經濟主要依賴於第一產業。 第一產業主要以種植玉米、水稻為主,玉米占種植面積的68%,水稻占種植面積的32%;第二產業主要以機械製造業、建材業為主,機械製造業占50%以上,建材業占30%;第三產業主要以商業、服務業為主,商業占52%,服務業占35%。第一產業:形成了以優質水稻、高產玉米、綠色蔬菜和以生豬、梅花鹿、肉牛養殖等為支撐的大農業框架,並形成了規模效益。全鎮蔬菜種植面積1980公頃,蔬菜總產量達10萬餘噸,被省命名為吉林省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全鎮建牧業區3個,黃牛飼養量達3.7萬頭、豬5.6萬頭、羊1.2萬隻、鹿8300隻,禽360萬隻。 第二產業:以銳特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車身部件廠、華通車輪有限公司等40餘家汽車零部件生產廠家為主的工業經濟區已經形成。2003年以來以吉雲鹿業、稷盛米業等為龍頭的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項目正在蓬勃興起。2005年引進的年產200萬噸水泥的亞泰水泥有限公司落戶伊通鎮,其產品成為省內名牌產品,成為拉動鎮內工業經濟的重要力量。第三產業:商貿服務業比較發達。由於伊通鎮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更是全縣的商貿中心,大型商場、購物中心遍布鎮區各主要街道,超市、商店、旅店、酒吧、網吧等商貿服務行業遍布鎮區的各個角落,全縣最大的農貿市場坐落在鎮區中心。全鎮有個體工商戶2950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08年達到17億元。旅遊業方興未艾。牧情谷旅遊區、南山風景旅遊區、伊通滿族自治縣民俗館、報國普樂寺等每年接待遊客超過1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00餘萬元。成為伊通鎮經濟騰飛的重要助推力。

基礎建設

教育 伊通鎮現有中學11所,在校生人數11,132人,全日制小學22所,在校生人數7,250人,國辦幼兒園1所,已形成小學、中學相結合的教育體系。醫療衛生 伊通鎮內現有國有大型醫院2家,鎮衛生院6家,衛生所80家,衛生院床位數460張,業務用房面積達10,000平方米。城區內排水設施完善,有污水處理廠1座。部分村屯有自來水供水系統,但無排水系統鎮內電力由東北電網供應,電力設施完備有保障。 全鎮程控電話設計裝載能力達15萬門,電話普及率達98%,有線電視普及率達90%,電腦裝機率達30%。城區內有供熱公司,樓房統一供熱率達95%。城區有垃圾填埋場,設施相對完備,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正在建設中。農村無垃圾處理設施。[3]

交通發達

伊通鎮交通發達。長營高速公路(長春至營城子)、長遼高速公路(長春至遼源)、長東(長春至東豐)、長白(長春至白山)、九開(九台至開原)等省及公路均由此通過,伊通鎮已成為吉林省南部東部縣市通往長春的交通要衝。鎮內通車200餘個班次,內通全縣集鎮鄉村,外達周邊市縣,遠發遼寧瀋陽、海城和哈爾濱長途客運班車。鎮內有各類大小車輛近萬輛。農村水泥路總里程達80公里以上,道路網密度較高,鎮內有公路客運站2處,長營高速和伊通至公主嶺、伊通至范家屯等國家二級以上公路8條,呈放射狀,交通較為發達。

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22日,國家民委組織評選,擬命名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伊通鎮為第九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