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传承(刘秀清)

​​ 传承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传承》中国当代作家刘秀清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传承

福州的名人很多,严复、林则徐、林旭……无不是中国近代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因而名人故居也很多,那些静默的建筑在岁月的绵延中以无声的诉说在传承、传递着名人身上特有的精神、情怀、情操、气质、信息,给后人以启迪。两年前,在福州“三坊七巷”参观林觉民·冰心故居时,这座安静的院落带给我的感触,让我至今难忘。

由于历史原因,杨桥巷拓宽变成杨桥路,这处宅院由原来的三进院落变成二进院落,面积也仅是当年的三分之一,然而,仅此保留下来建筑的格局风貌,仍是无一处不显雅致。不宽的院落中,老树、绿藤、翠竹、腊梅,生机勃勃;青石、流水、小桥、游鱼,动静有致;整个院落房舍相连,虚实相生,布局紧凑,错落相依。房檐前伸很多,却也留出了足够亮堂的天空,在净蓝明亮的天空下,仰头望去,房梁、斗拱、瓦当无不中规中矩,却又在规整中透着匠心与格局。就是在这样雅致讲究的宅院里,林觉民与挚爱的妻子陈意映情深意笃,“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林觉民《与妻书》)林觉民参加广州起义被捕就义后,林家躲到福州远郊避祸,将故居让售与谢銮恩。两年后,陈意映因忧伤抑郁过度离世。静美的院落,既滋养了林觉民的大爱情怀,又孕育了“高于尘世”的忠贞爱情。孙中山先生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言之中写道:“……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之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大革命以成。”公正评价了黄花岗烈士“秉血荐轩辕”的壮志豪情与历史作用。“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哭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林觉民参加起义前和泪写下的《与妻书》,至今,仍不断净化与升华着处于幸福之中的后人的心灵和情怀。

[1]

作者简介

刘秀清,必读社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